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

ID:6290907

大小:1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9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_第1页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_第2页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_第3页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_第4页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 及其实现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及其实现机制——基于“合作主义”的视角吕景春作者简介:吕景春,男,吉林长春人;经济学博士;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开发。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学动态》等国家权威或核心刊物及其它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多篇被转摘或索引。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作为主要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主持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教育科研课题1项,以及天津市委政策研究室、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

2、研究中心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推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内容提要:文章以西方“合作主义”思想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基于合作主义因素的“三方合作机制”在劳动关系治理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以及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对劳动生产率增长和经济绩效的影响的分析比较,尝试建立起由非政府组织等民间机构介入下的我国劳动关系“多方治理”的层级模型,从而突破了原有的由“三方合作机制”来调整劳动关系的传统模式,提出了适合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的制度框架

3、和协调机制的基本构想。关键词:合作主义 合作因素 和谐劳动关系 多方治理 实现机制三方合作机制三方合作机制是劳工组织、雇主组织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就劳工标准等劳资关系问题进行协商、谈判,进而达成某种社会契约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战后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确立福利社会的制度基础。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借助于一些“合作因素”来平衡社会各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劳资关系从“零和冲突”转向“正和交换”,由此带动其它社会经济目标,如社会福利制度、劳动保障、公平就业等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为“合作主

4、义”(corporatism)“corporatism”这个词在中文的文献中出现过许多译法,港台学者的译法也多有不同;学科的不同造成了语境上的差异,由此带来了对这个概念内涵和外延上理解的差异(尽管这些差异从本质上看不是很大)。国内许多学者将之译为“法团主义”,认为作为一个分析术语,它似已成为一个一般化的分析概念,“用于观察各种不同时空的制度现象”。也有的学者将之译为“组合主义”,认为“在最近十年中,组合主义被用来描述涵盖相当广泛的各种政治关系与政治运作规则。”还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译法“统合主义”。将之译为“社

5、团主义”的也比较普遍。例如《剑桥百科全书》和《布莱克维尔政治学词典》和国内其他一些学者的翻译。比较起来,国内学者译为“合作主义”的似乎多一些。在郑秉文看来,将corporatism译成“合作主义”更恰当一些。见郑秉文,论“合作主义”理论中的福利政制[J],社会科学论坛,2005(11):5~27;郑秉文,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J]经济研究,2002(2):71~79.施密特.P.C,哥诺特.J.R.法国主义的命运:过去、现在和将来,转引自张静.法团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第181页。政制模式发祥地的欧洲等西方福利国家的劳动关系的具体实践也证明,建立在三方合作机制基础上的“合作主义”是工业化国家协调劳资关系、缓解劳资矛盾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绩效的重要手段。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如何有效遏制发生在劳动领域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攀升的势头,及时化解劳资冲突,寻找劳资双方之间的“合作因素”,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合作主义的经验,创新原有的三方合作机制,进而建立起基于合作主义的劳动关系体制及其协调机制与制度框架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

7、领域。一、“合作主义”的思想及其基本特征1.“合作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模式(1)思想渊源。据英国著名左派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Hobsbawm.J,1999)12的研究,合作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最早起源于欧洲封建社会一种右派势力“组织化国家统制”(organicstatism),其思想渊源即来自这种意识形态[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M].郑明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166页.,但早期的合作主义因为与威权体制联系紧密而没有受到重视。德国学者施密特和哥诺特(Schmitter.P.C&

8、Grote.J.R,1998)则认为合作主义思想渊源于两种哲学的综合,即欧洲天主教义和民族主义,前者强调和谐与社会的统一;后者重视应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强调个体对民族利益的服从和牺牲,从而使社会结为一体[德]施密特.P.C、哥诺特.J.R.法国主义的命运:过去、现在和将来,转引自张静.法团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战后“合作主义”这个术语再次兴起。20世纪中后期合作主义得益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