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82641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8
《签订个人借款合同的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签订个人借款合同的注意事项 一份完整的借款合同,应该包括以下部分的内容: 一、债务人的身份资料(包括营业执照),作为借款合同的必备附件。 简单说,就是要债务人借钱的时候提供身份资料。 为什么要债务人借钱的时候提供身份资料呢?因为《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条件之一“有明确的被告”。打官司的时候,法院第一时间要求我们提供被告的准确身份资料,我们必须提供,否则法院不予立案。如果事先没有债务人的身份资料,等到真的要打官司的时候,才向债务人要身份资料,一般情况下债务人肯定不愿意给。 所以,签订借款合同时一定要债务人提供身份资料。 二、要求债务人的配偶签字、或
2、者提供配偶身份证明。 债务人借钱,为什么要配偶签字、或者提供配偶身份证明呢? 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简单说,一人负债,夫妻偿还。 所以,在实践中,借款债务诉讼,我们都是把夫妻俩作为共同被告。同理,债权人也应该提供关于被告夫妻关系的证据,如果不在债务人向你借款的时候准备,等到要打官司的时候才收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够收集到相应的证据。 三、要明确约定借款利息。 为什么要明确约定借款利息呢?因
3、为:合同法211条规定“借款不约定利息的,视为无利息”。所以,利息必须明确约定。借款合同的利息,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正常借款期限内的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第二种:逾期利息。超出合同约定还款期限的利息。 现行的人民银行规定逾期贷款利率为原利率上浮30%-50%。 第三种:打官司法院判决后,迟延履行判决书的罚息。 民诉法第232条规定
4、“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未能按生效判决或仲裁裁决规定的期限履行,则从迟延之日起,即原约定利息加倍计算。 四、关于复利的约定。 什么是复利?就是利滚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7条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由于司法解释对复利的态度不支持,所以,建议大家在借款合同中尽量不要约定复利。 五、明确约定借款本息的还款顺序。
5、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又被忽视的权利。对债权人有利的还款顺序为:先利息后本金。如果约定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常常会按照先本金后利息来处理。 为什么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呢?举例:法院判决给付还款本金10万元,合同期内的利息是2分息2000元/月。债务人每月还款2000元。如果借款合同约定了还顺序款为先利息后本金,那么债务人一辈子还不完。但如果没有约定还款顺序,那么债务人用4年2月可以还清本金,再用4年多还清利息。 可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约定还顺序款为先利息后本金,可以促使债务人积极履行债务、积极支付利息。 六、应该明确约定诉讼律师费承担。 当债务人逾
6、期还款,要打官司解决的时候,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最好还是委托律师全程跟进。那么由此而发生的律师费,应该由债务人承担、由违约方承担。但如果你不明确约定,法院就不会支持。 七、关于债务担保 有条件的,应该尽可能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担保有以下2种形式: 1、保证人。这是最简单的担保方式,担保人签字即可。 通常我们要求债务人的亲属提供担保。理由有2点:1)如果其近亲属不同意担保,那么就要打个问号,为什么连近亲属不信任债务人?2)尤其要求债务人的成年子女、父母担保。因为,如果债务人有心逃债,经常会将财产转移至父母子女的名下,尤其是子女。所以,要求成年子女担保,可以断其
7、逃债的念头。 2、抵押登记。 比如房屋、汽车等财产。但抵押登记的手续比较繁琐,要办理公证,登记,手续费。 八、要求债务人披露财产。 在信任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办理财产抵押登记,但可以要求要求债务人告知其财产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 如:房屋产权证原件交给债权人、其他财产的复印资料。 掌握债务人的财产线索,一旦有动静,债权人可以立即查封其财产。 九、应该约定管辖条款 什么是管辖条款?就是万一要打官司的时候,我们去哪里打官司的条款?债权人应当事先约定对自己有利的管辖条款。 因为:如果不事先约定,那么法院执行的“原告就被告”的诉讼原理,通常是由被告所在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