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

ID:62736037

大小:27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2-28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_第1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_第2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_第3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_第4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绪论1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

2、有机岩。3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4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5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6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7固态气体水合物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8油田水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

3、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9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10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11重质油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的具有较大的粘度和密度的原油。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的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的特点。第二章油气显示1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2油苗液态原油由地下渗出

4、到地面叫油苗。3气苗气苗是天然气的地面露头。第三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1干酪根(Kerogen)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3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及部分CO2和少量N2。有时也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烃气。4油型气是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5煤型气煤系

5、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6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天然气生成及圈闭的形成具有阶段性,使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圈闭捕获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的天然气。这种不同时期形成的圈闭捕获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的过程,称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7低熟油(immatureoil,亦译为未熟油)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即源岩中某些有机质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生烃高峰阶段以前(相应的镜质组反射率Ro值大体上在0.3%~0.7%范围内),经由不同生烃机制的生物化学反应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的液态烃类,包括重油、原油、轻质

6、油和凝析油,有时还伴生有低熟天然气。8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的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的过程。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的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的热力作用引起的。9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10生油层与生油层系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叫生油层。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和一定的地史阶段中形成的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组合称为生油层系。第四章储集层和盖

7、层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称为储集岩(层)。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投入开采后称产层。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3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Pt=Vp/Vt*100%4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Pe=Ve/Vt*100%5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

8、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6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7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第五章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