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65931
大小:243.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1-08
《2018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资阳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一、(10分)1.(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①儒雅的男子拿着那个
2、捡到的包等待着,他那洁白的衬衣已经被汗濡湿了。②几只燕子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B.①因公殉职的人,精神温暖人心;徇私枉法的人,灵魂丑陋可憎。②针砭时弊,不是说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C.①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②车辙里,饱蓄着一汪清澈的水,水中倒映着天空那一轮明月。D.①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②盘子里盛放着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2.(2分)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少的是A.浅浅的花溪水从险俊的悬涯绝壁上飞流而下,与水边的竹篁青草、水中斑谰的卵石,形成了一幅让人留连忘返的美景。B.听了于丹老
3、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对《论语》锐智的解读,我对课文《〈论语〉十则》中耳熟能祥的句子有了新的理解。C.等惊慌平息后,大家怒不可遏,漫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这时,他两腿颤粟,几乎又要跪下去。D.中国外交部强烈遣责日本对我国钓渔岛主权的频繁挑畔,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中日团结的事,不要低估中国政府捍卫主权的决心。3.(2分)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①临行时我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②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③人类地发掘了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没有生物。A.珍惜容颜连绵不绝B.珍惜面貌接连不
4、断C.珍重面貌连绵不绝D.珍重容颜接连不断4.(3分)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是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②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嗦。③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④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⑤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A.③④①⑤②B.①③④⑤②C.⑤②①③④D.⑤②③④①二、(6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
5、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5.(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或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是A.船载以入(用船)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庞然大物。B.蔽林间窥之(偷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C.益习其声(渐渐,更)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
6、斗。D.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6.(3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B.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第
7、Ⅱ卷(非选择题共104分)注意事项:1.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三、(19分)7.(6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最后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1)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感时花溅泪,▲。(《春望》杜甫)(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