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

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

ID:6263496

大小:84.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8

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_第1页
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_第2页
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_第3页
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红场阅兵:解放军仪仗队唱的那首苏联情歌2015-05-0907:08:402015年5月4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伴着军乐,用俄文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Катюша»),正步走过红场。现场俄罗斯观众边拍照,边欢呼,喝彩,有人甚至动情流泪。中国军人在红场放歌《喀秋莎》,拨动了俄国人的心弦,只因为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苏联歌曲,而是一首有着特殊由来的情歌,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军旅情歌。由于《喀秋莎》具有了超乎音乐生活之外的特殊意义,苏联时期,便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喀秋莎》作为苏联著名军旅情歌,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为苏俄伟大卫国战争纪念活动指定歌曲,从战后一直沿袭到今

2、日。根据笔者亲临红场胜利日阅兵式现场观察,《喀秋莎》不仅成为红场阅兵开始前后,高音喇叭中随时和反复播放的歌曲,更是胜利日晚会必唱歌曲,同时也是胜利日前后,俄罗斯各兵种、军种以及各种伟大卫国战争老兵聚会和联欢,台上台下必唱歌曲。2005年,笔者应俄罗斯英雄协会主席,前国防部部长瓦连尼科夫大将的邀请,前去红场观摩阅兵式,阅兵结束后,红场举办了老兵寻找当年的战友和战旗的活动,数千位老兵,身穿苏军的军服,在鲜花的海洋里,伴随着《喀秋莎》的歌曲,与昔日的战友相见。俄罗斯英雄协会与国际战友协会,还出版了《苏联战争金曲十五首》,《喀秋莎》也名列其中。瓦连尼科夫大将说,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没有《喀秋莎》

3、的胜利日,根本就不是节日。起初,《喀秋莎》的歌词,只是几行未完成诗,其作者,是1938年,由苏联著名的诗人和歌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МихаилИсаковский)所写,作曲是布兰德尔(МатвейБлантер),二者均为斯大林奖金获得者。伊萨科夫斯基在回忆《喀秋莎》创作的时候说,他写了8行就写不下去了,不知道接下去该写什么。恰在此时,布兰德尔来找伊萨科夫斯基,问他要歌词谱曲,伊萨科夫斯基对他说:“歌词我倒有,名为《喀秋莎》,就是没写完,你看怎么办?”说罢,就把未完成稿交给了布兰德尔。此后,伊萨科夫斯基由于各种原因,彻底忘记了他和布兰德尔的这场谈话,他想,一份没有写完的歌词,作曲家也不会

4、谱出什么好曲子吧。但是,布兰德尔却从伊萨科夫斯基的歌词中看出了门道,他觉得,尽管歌词只有8行,但修辞美妙,音调婉转,特别是诗行重音很为特别,可谓标新立异。于是,布兰德尔立即投入《喀秋莎》的作曲,一口气写下多个草案。布兰德尔把他谱曲的事,告诉了伊萨科夫斯基,不久,后者即将歌词写完,交给布兰德尔。布兰德尔根据完整版的歌词,再次修改曲子,并给《喀秋莎》主题定性,说这是边防军战士的情歌,描写战士思念远方少女,美丽的喀秋莎,也在期盼边防战士回到身边。伊萨科夫斯基多年后谈到《喀秋莎》时说,他和布兰德尔似乎预感到战争将临,因为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西班牙内战正酣,世界反法西斯运动如火如荼,歌中所传达的情感

5、已在他们心中点燃,因此,创作一首保卫祖国的抒情歌曲,是时代的要求,所以,《喀秋莎》刚一发表,即成为军旅文艺作品的典范,《喀秋莎》的词曲作者,开创了当时苏联抒情作品创作的新路。此后,苏联战争题材歌曲趋势,呈井喷式爆发,一直持续到战后。苏联歌坛专家认为,《喀秋莎》的美学意义,在于作者塑造了一位带有忧郁感的少女形象,她对爱人的期盼和热望,唤醒了人类心底的情愫。歌曲《喀秋莎》里面有忧郁,而无哀伤,而给人更多的是信心、希望和力量,这些亮丽的情感之光穿透时空,化作少女的骄傲,因为她爱慕的人,是一位“远方边疆的战士”。《喀秋莎》成为军旅情歌之前,曾是1938年苏联国家爵士乐团(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

6、ыйджаз-оркестрСоюзаССР)的演奏曲目之一,该乐团的艺术指挥,正是布兰德尔。1939年2月,该乐团在莫斯科首演,曲目之一就是《喀秋莎》,演唱者,是苏联著名独唱演员巴基谢娃(ВалентинаБатищева)。此歌在苏联唱红之后,一些著名歌唱家,如维诺格拉多夫(ГеоргийВиноградов)、鲁斯兰洛娃(ЛидияРусланова)及克拉索维斯卡亚(ВераКрасовицкая)等纷纷翻唱,使这首歌曲流传更广。紧接着,一些专业乐团,特别是苏军各个文工团,便将此歌列入演出必唱歌曲,在全国各类文化活动和剧场演出中反复演唱,据《苏联文学报》报道,战前的1939年,乌克

7、兰和白俄罗斯西部的民众迎接苏联红军的时候,唱的就是这首歌。1940年,苏联人在家庭聚会时,都要唱《喀秋莎》,它真可谓即走进了艺术殿堂,也流行于千家万户,成为苏联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歌中少女“喀秋莎”,是广义“爱情”的意象,她不仅是苏联红军的大众情人,炮火纷飞战场上的爱情偶像,而且也是将军人的希望与寄托。不少红军战士听完这首歌,竟然给“喀秋莎”写起了情书,有个红军小战士给“喀秋莎”写道:“假如一颗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