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

ID:62518503

大小:147.83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5-11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_第1页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_第2页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_第3页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_第4页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3_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论和消费者行为2.序数效用论和消费者行为3.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3-1基数效用论和消费者行为效用与效用函数任一物品的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消费该物品所感到的满足,因此这里所谓的效用,不仅在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而且它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食品、衣服、香烟等)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效用量随消费的商品量的变化而变化。效用函数用以表示商品消费量与效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U=f(q1、q2、q3…qn)

2、其中U表示效用量,以q1、q2、q3…qn表示消费者消费的几种商品的数量。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人们从一组物品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其数学表达式为:MUx=(ΔTUx)/(ΔQx),其中MUx为边际效用,TUx为总效用,Qx为商品数量。或者换一种说法,边际效用是指所消费物品之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提供的效用。商品数量总效用边际效用000144295313441525150613-2消费者从不同数量的物品中

3、所得到的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不断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时(其他物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商品的边际效用将最终趋于下降。TUMUQU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既是:设效用函数为:TU=U(X)则边际效用为:MU=(dTU)/(dX)MU=dTU/dX>0,dMU/dX=d(dTU)/dX(dX)=d2TU/dX2<0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一是生理与心理上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二是若一种物品有几种用途,当只有一个物品时,他一定会用来满足最重要的用途

4、,再多一个再用于次要的用途,因此后一个单位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个单位的效用。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1.均衡状态指消费者通过购买一组商品的各种数量能为其带来最大满足时的状态。2.均衡条件为了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消费者将怎样把这些货币分配使用于各种消费品?先假定:(1)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给定的,即各种消费品的效用与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2)决定买进的两种消费品X、Y的价格Px、PY已知;(3)消费者的收入既定:M(4)它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商品X、Y他买进的X与Y的数量应各为多少才使他支付M买进

5、的X与Y提供的效用总和达到最大?M一定时,购买X越多,Y就越少,X的边际效用递减,Y的边际效用递增,为了使M得到的总效用最大,他将调整X与Y的数量,直到他买进的X与Y的边际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的价格与Y的价格之比,总效用最大,换一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圆钱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现在证明:设效用函数:TU=U(x,y)①PxX+PYY=M②将②改为:M-PxX-PYY=0然后以不等于0的变数λ(Lagrange)乘上式:λ(M-PxX-PYY)=0将上式与原来的效用函数相加得拉格朗日函数Z=U(X,Y)+λ(M-

6、PxX-PYY)③由于λ(M-Px·X-PY·Y)=0,故③式与①式的极大值并无区别,Z是X,Y,λ的函数,故Z的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所有一阶偏导数都为零:Zx=dZ/dX=UX-λPx=0④Zy=dZ/dY=UY-λPY=0⑤Zλ=dZ/dλ=M-PxX-PYY=0⑥Ux=dU(X,Y)/dX=dTU/dX=MUXUy=dU(X,Y)/dY=dTU/dY=MUY由④,⑤式解得:UX/UY=Px/PY或UX/Px=UY/PY即效用函数U(x,y)的总效用达到极大之必要条件是:(x的边际效用UX)/(x的价格Px)等于(y

7、的边际效用UY)/(y的价格PY)由UX-λPx=0和UY-λPY=0得:UX/Px=UY/PY=λ为最优购买条件下每单位货币的效用.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UX/Px=UY/PY=λ四、从基数效用论到需求曲线五.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意愿支付货币量与实际支付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存在消费者剩余,是因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第一单位商品比最后一单位商品对他具有更大效用和价值,他本来愿意为第一和比较靠前的那些商品支付更多的钱,但是由于存在普遍市场价格,他不必这样做,于是有了消费者剩余。其中OAE

8、D表示消费茶叶的总效用;OAEC表示买进茶叶所支付的货币代表的效用;DCE即为消费者剩余。PQOABECD小张有11张比萨饼时愿意为再增加一个比萨饼支付6元,他买第一个比萨饼愿支付18元。然而13张饼的销售单价均为5元,一共65元(13×5)。依据边际效用和需求曲线,他实际愿意付144元(18+16+…+5),差额即消费者剩余为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