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83616
大小:10.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09
《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正视课堂另类问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正视课堂另类问题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许多年了,但是在思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思想,将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向教师提出另类的问题。这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有可能会偏离主题,有可能与正面的价值取向相悖,甚至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观点,时常被教师所忽视。实际上,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动态生成,它反映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也是我们教学的源头活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力。在新课程
2、背景下,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面对这些另类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理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注学生困惑,聆听另类问题中学生所处的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是复杂的,网络和社交媒体对他们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他们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着联系,思想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困惑。而这些疑问和困惑同样存在于课堂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一些另类的问题就会被激活例如:在“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在让学
3、生阅读课本中“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后便提出了问题:“徐洪刚事迹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又带给你什么启示?”一位学生回答道:“正义的精神,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正义的人,在遇到抢劫等行为时应该挺身而出。”显然这正是当时我想要的答案。也是教师想通过这则案例为学生所树立的正确的道德取向一一向榜样学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但是这时候,班级中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学生乙说道:“现在哪里还有这么笨的人?为什么去做这样的傻事?”学生丙:“既然要我们珍爱生命,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去救助别人?”更有胆子大的学生问道:“如果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又会怎么办呢?”
4、正如上述教学过程中一样,学生课堂上的回答,可能与老师原先的预设大相径庭,甚至有故意为难老师的嫌疑。其实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另类的问题源于学生的心理困惑,是他们真实想法的一种体现。学生质疑实施正义行为的正确性,认为这一行为已经过时了,或者正义是遥远的,与他们毫无关系,就算碰到类似的情况也应该有人会挺身而出。还有学生认为这与所学珍爱生命的内容相矛盾。可以看到,这些困惑、疑问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来自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来自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课堂教学不应该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课堂的实效性不应该仅凭个别学生回答的准确率来判断,应该着眼于每
5、个学生在这节课中是否得到充分的尊重,是否有了思考和感悟,是否有了发展,不然,老师的良好出发点无法真正达到实效。作为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真实想法的眼睛,有一双善于聆听学生另类问题的耳朵。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真实想法,心理困惑的体现,也是教育的契机。二、立足学生体验,追根另类问题诚然谁也无法预见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体验出发预设和思考学生的这些疑问可能是从何而来的。为了能在课堂上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积极应对和处理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追根溯源,换位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另类问题?1.源于师
6、生之间的认知差异。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课前预先为学生拟定好一条教师诠释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路线,规定好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路径;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牵引学生遵循这一路线,去顺利完成学生认知结构优化的历程,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当中,他们对知识和道德的理解与教师不同,与老师之间往往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例如:当老师讲到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时,有些学生就提出了疑问:“读书再多也是给别人打工,又当不了老板,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读书就是为了赚钱。”“就算考上大学,难道一定会过上幸福生活?”当学生已有
7、的认知与教师想要学生接受的观点出现差异时,那么各种疑问和困惑就会表现出来,一些质疑和疑问就会随之浮现。1.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的知行不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可能与学生内心掌握的规范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知道不该做的事去做了,该做的事却没做。这种自身认知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在课堂情景中就会被激发出来。例如:在讲到“网络游戏给学生带来的危害”时,学生也认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但仍然会提出“大家都在玩,为什么我不能玩?”“偶尔玩一玩应该没关系吧?老师难道平时不玩吗?”这样的问题。如果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们只是简单地知道该做
8、什么,不该做什么,却不清楚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不做。这种知行上的不一,也是课堂另类问题的缘由之一。2.源于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发散性。某些另类的观点并不是出于学生认识的不足。而是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体现。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