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1635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对犊牛腹泻病防控措施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犊牛腹泻病防控措施思索 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由于治疗不当,常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笔者将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犊牛腹泻在黑龙江发生历史较久,1997年发生以高温和拉稀为主的牛病,并开始流行。2002年有的地区大小牛前后发病120头,死亡10头,死亡率8%膨:断为犊牛副伤寒病。某牛场多年来。年年发生犊牛腹泻症。2005年调查了6个牛群,产犊300头,发病130头,发病率43%,死亡15头,死亡率12%;确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少数犊牛因牛球虫引起。二、发
2、病症状与病因分析1、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性腹泻41.1发病症状。发病较广,季节性明显。5~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畜为当年生牛犊。病初精神尚可,食欲如常,主要拉灰白色、石灰水样、糊状或带有黏液的粪便。排烘频数,尾部粪染,少数拉污黑带绿色水样便,带血丝,农民称之为“奶泻”,一般无体温反应。病重者,精神萎顿,喜卧,不能吃,皮肤弹性消失。发病率30%~70%。死亡率6%左右,病程3—8d。在6~8月产犊牛,因气候炎热,失水较多,呈中毒性腹泻者很快死亡,有的突然死亡。一股性腹泻死亡多见于腹泻后期衰竭而死。尸体消瘦,眼眶下陷后腿、尾部粪染,真胃内有凝乳样
3、物质并混有乳清,胃黏膜肿胀,有出血斑点肠内有灰白或褐色黏液样内容物。有些肠道空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切面多汁。胆囊内多充满深绿色胆汁。1.2发病原因。(1)病原菌感染,与挤奶时挤奶员手接触乳头病原菌相互感染有关。(2)先天不足弱犊.容易发病与死亡。(3)早期所产犊牛(4~6月)发生腹泻较少,7~8月所产犊牛腹泻发生率高。(4)与犊牛缺少食盐及其他常量、微量元素有关。(5)在挤奶期间,犊牛拴系时间长,活动少,吃乳时间短,饿极饱饮,加之太阳曝晒。饮水不足。易引起发病。2、犊牛球虫病4牛犊球虫病症临诊主要表现为:从肛门流出鲜血,或便出带血稀粪,
4、血凝块,其中混有纤维性黏膜。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拉便有里急后重现象,瘤胃蠕动及反刍停止,部分病例经特异治疗可转愈。部分突然死亡。病畜多发季节与犊牛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腹泻相同。剖检变化:肌肉苍白,肠黏膜为增生性、出血性炎症,内容物呈污褐色,混乱有血凝块及纤维蛋白性薄膜,淋巴结增大,水肿,切面多汁。血便直接涂片镜检,直肠拭子涂片,盐水漂浮检查,均能检出近似正圆形球虫卵囊擞量大。剖检2例球虫性肝病变的病死犊牛,肝脏表面布满油菜籽大的白色正圆病变。界限清楚。不突出。病变部位及肝切面触片检查有大量发育不同期的球虫卵囊。3、犊牛副伤寒黑龙江省有些地区
5、是犊牛副伤寒流行区。由于多年预防注射,已得到有效制止,该病与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在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上均不同。病畜发病明显,体温40—41℃,脉搏、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初期有咳嗽、结膜浆液性4炎、充血,有些流出脓性分泌物。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喜饮,犊牛吃奶时好时坏,排出灰黄色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后期食欲废绝。瘦弱。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衰竭而死。成年牛有些无症状突然倒毙,大部分以高热、剧烈腹泻、消瘦为特征。死亡以败血症为主,病期长短不一。剖检变化:成年牛主要呈急性肠炎,肠黏膜发红,常杂有出血、脱落。脾脏肿大,呈黑红色。小牛与大牛相似,有些
6、肝脾出现坏死性病灶,胆囊增大,胆汁较稠而混浊。心、肾、真胃有出血点。孕牛可发生流产,口腔有破溃点等。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检查,常能查出沙门杆菌,用内脏器官作培养时,出现很纯的培养物。鉴别要点:前者只限于犊牛,而后者以犊牛为主,大牛也有发病。前者体温不明显,而后者病初升温,并呈稽留热型,后期下降。前者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后者刚好相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败血变化,治愈的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变化有不同。4、其他原因将腹泻与健康犊牛空肠弯曲杆菌于实验室分离。共进行了30头,正常犊牛中检出带菌率2.5%。腹泻犊牛检出率10%。空肠弯曲杆菌是否是引起犊
7、牛腹泻的又一原因,尚未定论。三、预防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对妊娠后期母牛加强饲养管理,幼畜进行护理。要做到:使新生犊牛能尽早吃到初乳。最好能在生后1h内吃到初乳。对体弱的犊牛.初乳应采取少量多次饮喂方式.因为新生犊牛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来源于初乳,不喂初乳的犊牛,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低,因而肠道中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血液。造成菌血症或败血症。母乳不足或质量不佳时。可采取人工哺乳.做到定时、定量。乳温要保持在35-37℃。畜舍及畜栏应定期消毒,垫草应经常更换,粪和尿应及时清除。犊牛腹泻是最常见、危害较大的一种病。在防治过程中,长期采用单一
8、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因此应加强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用药。降低损失。从而加快养牛业的健康发展。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