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4119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探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污水的处理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污水处理时所产生的污泥量也在急剧的增加,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对污泥处置得是否得当将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探讨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A引言城镇污水是城市发展中的产物,其处理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重点产业。当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
2、深远战略意义。因此,针对目前水资源污染状况建立科学的污水处理体系,提高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利用率,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污泥处理的意义5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规划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其中,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的环境保护、水体质量保护、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对这些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既关系到城市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泥是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污水处理方式下产生的污泥的量也是不一样的,但平均下来,污泥量一般占到处理污水量的0.3%-0.5%。这些污泥既含有大量的寄生虫、重金属等有害物
3、质,也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如果不加处理的将这些污泥随意排放,不仅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城镇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与我国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原则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污泥资源化,是我国在进行污泥处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二、污泥处理处置常用技术1、污泥预处理(1)浓缩污泥浓缩主要有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两种方法,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达不到处置要求,还需要后续处理。(2)脱水5污泥脱水包括自然干化脱水、热干化脱水和机械脱水。常用的污泥机械脱水方式有压滤式和离心式,该方法投资省、占地小、运行成本低,处理后污
4、泥含水率约50%~60%。污泥热干化是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流化床干化、转盘干燥、喷雾干化和空心桨叶式干化等工艺。此方法可利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热能、垃圾和污泥焚烧余热、发电厂余热或其他余热作为污泥热干化处理的热源,还可合理利用资源。(3)消化污泥消化分为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中温厌氧消化方式是污泥减量、稳定的重要手段。该方法优点是:①降解有机污染物,产生能源料甲烷气体;②污泥体积可减少30%左右;③消化完全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泥恶臭;④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达到卫生学指标。2、污泥处置方式(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通常是利用污泥
5、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高温好氧发酵,使有机物转化为类腐殖质。这个方式称为堆肥,堆肥需要适当的含水率、氧气、温度和碳氮比等环境条件,其通气供氧方法常采用强制通风加定期翻堆来完成,其工艺流程见图1。图1好氧堆肥工艺流程该方式的优点是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基本不产生臭气,堆肥后的污泥如果重金属含量、养分指标满足条件,可用作农用、可园林绿化和土地改良。(2)污泥填埋5污泥填埋有两种方式:单独填埋和混合填埋。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的污泥要求脱水后含水率不大于60%,具有一定抗剪强度才能满足填埋场的要求。填埋法处置具有处理量大、投资省、运行费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对污泥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亦有占地大
6、、渗滤液及臭气污染较重、机械脱水后直接填埋操作困难、运输费用大等缺点,因此适宜于填埋场容易选地、运距较近、有覆盖土的地方。迄今为止,填埋法是国内外处理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最常用的方法。(3)污泥焚烧焚烧法是在温度达到850℃以上和充分有氧的条件下,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CO2、H2O、N2等的一种技术,其核心设备是焚烧炉。污泥焚烧的优点是适应性较强、反应时间短、占地面积小、残渣量少、能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但该法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设备数量多,焚烧过程要掺烧,操作管理复杂,能耗高,运行管理费亦较高,且焚烧过程存在“二噁英”污染的潜在危险。(4)建材利用5建材利用主要有制砖、生产
7、水泥两种方式。目前江西省有7.6%采取制砖方式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但该方式成品率不高,产品不稳定,且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烧结时有机质挥发留下孔洞,粒径较粗,烧结体致密性差,导致污泥砖对环境的抗蚀能力远远低于标准砖,因此制砖方式不是理想方式。湿法工艺制水泥对污泥含水率要求低,只要求达到≤80%,污泥添加比例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