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

ID:6235666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_第1页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_第2页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_第3页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_第4页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标题】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作者】余建波【关键词】苏轼  个人经历  人生态度  成因【指导老师】别敏鸽【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作者】余建波【关键词】苏轼  个人经历  人生态度  成因【指导老师】别敏鸽【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作者】余建波【关键词】苏轼  个人经历  人生态度  成因【指导老师】别敏鸽【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作者】余建波【关键词】苏轼  个人经历  人生态度  成因【指导老师】别敏鸽【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作者】余建波【关键

2、词】苏轼  个人经历  人生态度  成因【指导老师】别敏鸽【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诗、宋文、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书法、绘画也有极高的造诣,他也被尊称为“坡仙”。苏轼其人其文一直广受关注,一直是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点、热点。在国内,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宋代文学的研究似乎偏于冷落,但苏轼研究却是这冷落一域中的“显学”。而在这“显学”中,朱靖华的苏轼研究成果卓著、独具特色,如他编著的《苏轼论评》不仅对苏轼研究,而且对古代作家的研究都

3、具有启发意义。近年来苏轼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孔凡礼的《苏轼文集》、杨胜宽的《苏轼人格研究》、王水照的《苏轼研究》、朱安义的《读苏脞谈》等的出版更使苏轼研究推向了高潮,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在国外,近百年来,日、韩、欧、美也开始出现了不少的苏轼研究者。如韩国洪蠫钦撰写《“拟把汉江当赤壁”——韩国苏轼研究述略》, 日本池泽滋子编著《“颖士声名动倭国”——日本苏轼研究述略》,美国西华盛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唐凯琳撰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西方汉学界苏轼的研究》。中国解放前的苏诗选本只有一种,即《苏轼传》主要为美国读者所写。随着林语堂以英文出版《苏

4、东坡传》以后,他也开始日、韩、欧美对苏轼的研究。 在此,笔者就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苏轼的诗、词入手着力探讨他的人生态度。一、苏轼的坎坷人生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极具文化氛围的家庭,父亲苏洵是宋代著名的大散文家,母亲程氏也是有文化明大义的女子,苏轼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良好的家庭环境使苏轼早期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正统教育让他想到的唯一出路是“学而优则仕”,步入仕途然后经世济民,封妻荫子,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但理想往往不同于现实,他经历了曲折的人生道路。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

5、的科举考试。在第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然而,步入仕途后因为他较温和而又强调执行实效的政治改革态度与新旧两党都不合拍,卷入新旧两党之争,一生受尽倾轧。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弊端时就写诗加以讽刺。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投入监狱,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放后,被贬黄州。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先后在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晚年更屡遭贬职,59岁被贬往惠州,62岁被贬往儋州。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

6、归。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苏轼在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下,没有消沉下去,他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和险恶,要想自己摆脱这种处境就要使自己在现实逆境中拥有一种精神的安慰,自备的思想是他最终的“武器”,如他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使自己解脱,以此看待人生的苦难与快乐,对待一切变故,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使心境得到平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苏轼就感叹:“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笞。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名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戏子由》)这种人生经历,必然也会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深远影响。二、苏轼的人生态

7、度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虽异常圆通而彻底,但这并未将他导向消极,积极入世仍是他人生的主导倾向,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经世济民、针砭时弊少年的苏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从小就“奋厉有当世志”,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有志兼济,准备干一番经世济民的事业。在王安石变法前,他以其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支持变法。嘉佑六年在制科考试,他写了《进策》25篇,讲具体的改革措施的策别17篇等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其核心是富国利民,主张减轻剥削,减少人民的负担。熙宁四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当时此地极易遭旱涝灾害,他在《祈雨吴山》中写到“止水之祷未能逾月

8、,又以旱告矣”,同时蝗灾也很厉害,他在《戏毛国华长官》“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都写出了当时的可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