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

ID:6228336

大小:3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07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_第1页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_第2页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_第3页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_第4页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点产业振兴背景下组织结构探析  内容摘要: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萎缩、解决我国发展方式中积累的深层矛盾,《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并实施。组织生产方式的选择将极大地影响重点产业的格局和效能提升。本文使用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社会资本研究范式,将企业组织、产业组织和宏观结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论证了重点产业中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增加产业内社会资本存量。同时借助社会资本理论和重复博弈模型的构建,推导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的结构模式应该是网络化结构。关键词:重点产业社会资本重复博弈嵌入网络化结构早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对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进行改革的紧迫性—

2、借助总量优势的各种资源红利面临枯竭和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举步维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民福祉成为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于是,一方面为了更加积极地应对此次危机,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在市场环境突变下,工业发展中暴露的方式粗放、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创新严重不足等矛盾,我国政府在2009年底到2010年初陆续出台了十个产业的振兴规划。13生产中结构要素的关键作用如今对振兴重点产业的探讨,有关部门和学者们更多地认为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无论是物质要素还是资本要素)和技术进步。然而,通过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中结构及制度安排等社会生产方式是一种比技术、资本等

3、生产要素更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其具有资本的性质。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选择后,经济和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另辟蹊径将研究的聚焦点放在重点产业中组织的结构选择上。因为组织尤其是企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而且重点产业的企业组织在政府和市场外,担负着我国社会资源配置中更根本的作用。诺斯就总结,“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诺斯、托马斯,1989)。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论述重点产业中组织建立何种结构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从而最终在宏观层

4、面达到整个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全社会全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的重点产业组织结构设计(一)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价值13社会资本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多学科逐渐兴起,并在20世纪90年代日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和前沿。根据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对社会资本广义的界定,是指政府和市民社会为了一个组织的相互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组织小到家庭大至国家。首先,高的社会资本存量可以通过在组织内部成员间建立更加持久与稳定的关系,促进相互认同、信任和支持,帮助组织目标更好地实现;其次,中观层面上丰富的社会资本,可将组织与其他社会主体紧密联结,有助于加强成员的互惠及对制度规则的遵守,并形成良性循环;最

5、后,社会资本将组织嵌入到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中,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利益和“可持续”性。这三个层次“既有很强的互补性,它们的共存将社会资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化”(C.格鲁特尔特,T.范·贝斯特纳,2004)。选择社会资本理论是因为它将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加以分析,从而避免了原子论割裂看问题的缺陷;同时,它也将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比如信仰、价值观及各项制度,而这些恰好为探讨一种能够平衡效率与公平的结构模式提供了合适的分析工具,与本文分析重点产业中的组织结构意图达到契合。(二)重点产业中组织的结构选择—网络化结构13基于以上论述,对于组织结构的模式选择应当

6、是极大地促进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针对钢铁、汽车、纺织、电子信息及物流等重点产业,要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么是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或民生产业,借助社会资本构筑组织和产业发展的最佳环境是更加迫切需要的。本文认为这种组织结构无疑是—网络化结构。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是指建立在一定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基础上,为达成某一共同目标,社会主体之间所建立的、面向长期的、合作性的关系模式。组织的网络化包括组织内部的网络化和组织外部的网络化,替代了单一的纵向一体化为代表的产权边界模式。(三)社会资本视角下选择网络结构的原因分析1.网络化模式为社会资本的产生提供了所需的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的生成需要借助于社

7、会网络的构建,然而这种网络不应仅借助社会个体的自发实现,更应通过组织主体来积极构建网络化结构,主动为社会资本在各个层面的生成提供匹配的结构环境:第一,微观层面组织内部的网络化,就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种无边界的扁平化模式,打破原有的科层、部门、职能的传统框架,使组织更具柔性,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见图1)。这无疑对重点产业的转型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13第二,中观层面网络模式的建立,就是指组织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