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

ID:6228301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_第1页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_第2页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_第3页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_第4页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和对策  “十一五”期间,重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调整的历史机遇,极大地促进了蚕桑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末期,全市建成国家级优质蚕茧原料基地县11个、万担镇3个、千担村79个、百担社557个、十担户1478个,覆盖全市26个区县,实现年产鲜茧近2万吨,蚕茧单产34公斤/张,蚕农蚕桑收入5.3亿元。形成了涪陵、黔江、云阳、铜梁、合川等一批骨干蚕桑生产基地县,实现了“巩固渝西,提升两翼”的蚕业布局调整目标,稳定和巩固了重庆蚕业基础。虽然重庆的蚕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然而根据调查分析,全市蚕茧总体质量低于西南地区的平均水平,

2、由此导致该市蚕丝只能面向低价市场,制约了茧丝绸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桑蚕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针对重庆蚕茧质量现状和水平,要提高蚕茧质量,首先要分析蚕茧生产的各环节对蚕茧质量的影响,同时,将整个过程与西南地区的云、川、陕以及华南地区的广西进行对比分析。桑蚕干茧生产流程为:8通过对流程的分析认识和实地观察,桑蚕干茧的生产流程涉及到5个环节7个因素,即选择优良的蚕种进行育种和养殖,在此过程中,要选择适应区域性气候的优良蚕种,应考虑区域性气候和桑叶能否满足蚕儿生长的需要,养殖方式上尽量减少传统养殖,积极推广和运用大棚养殖,确保蚕体健康,以保证蚕子的

3、生长质量和成茧质量。当蚕子达到大眠后进行上蔟,蚕儿在蔟中吐丝结茧,该环节应考虑蔟中适当的温湿度和蔟具,减少传统的上蔟方式,尽量采用方格上蔟,以保证蚕儿正常吐丝结茧;然后进行鲜茧收购,并将所收购的鲜茧及时烘干。此烘茧环节是鲜茧形成后保证蚕茧质量的重要环节,烘茧时期的掌握、烘茧温湿度高低、烘茧时间长短、烘茧方式等均是影响干茧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烘茧质量,在烘茧方式上采用热风式烘茧机进行烘茧。西南片区养殖环境条件和技术的调查对比与分析从上述现状调查发现,云、川、陕和广西蚕茧质量等级、平均质量标志、综合质量水平均优于我市,经查阅有关资料、请教相关院校学者、教授

4、、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和现场考察,云、川、陕和广西养殖技术、收烘技术、气候条件、从业人员等质量现状以及科研状况和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如下:1.8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劳动力充足,用工成本相对较低;技术创新基础扎实,自主选育出一系列适合广西气候条件的高抗、高产、优质蚕桑品种。在实施产业政策上,牢牢抓住“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把种桑养蚕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和法律法规,形成了上下齐抓蚕桑生产的氛围。注重蚕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和推广适合于本区域性

5、气候的“两广二号”蚕品种及“桂桑优”、“桑特优”系列桑品种。积极推广和采用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养殖技术和方格蔟上蔟方式提高蚕茧质量。与此同时,坚持科学规划,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规模生产,发展精深加工,充分利用蚕桑资源进行桑枝造纸、培育食用菌,蚕沙生产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桑叶茶、果桑等综合开发,全面提升蚕业的综合利用水平。82.云南省。云南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机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继烟草、茶叶、花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之后,积极培育茧丝绸这一绿色支柱产业。经过努力,全省茧丝绸产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进一步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农业产值

6、10亿元,促农增收5.8亿元。云南省加大了对茧丝绸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为全省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发展资金,引入了先进技术,拓宽了市场,有效地带动了产业发展,全行业已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体制。通过技术扶持,广大桑农种桑养蚕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养蚕能手不断涌现,产品质量得以提高。通过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户参与,云南省茧丝绸产业发展迅猛,比较优势日益凸现,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各县区政府、企业及广大桑农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3.四川省。四川省按照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原则启动新品种研发,利用直属蚕种场的技术力量,发挥品种

7、审定的引导作用,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适应性改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人才培训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四川省农业人口具有栽桑养蚕的习惯,重点培养专业大户,按照“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模式,发展蚕茧出口生产基地。2010年全省养蚕农户120万户,桑园面积180万亩,发种205万张,产茧142万担。在“十一五”期间,桑园面积基本稳定,养蚕户数减少,户均规模逐渐扩大,发种量减少,单产逐年上升,全省蚕茧总量和质量保持稳定,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84.陕西省。陕西省茧丝绸行业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蚕茧流通体

8、制改革,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通过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调整和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