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64336
大小:1014.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毒物进人体内过程的几种形式1.经皮肤粘膜吸收2.经呼吸道吸入3.经胃肠道进入4.经眼、耳、胸膜腔、直肠等进入5.经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进入中毒常见的症状3.消化系统由于多种毒物经口进入由消化道排泄。而刺激和破坏消化道组织,而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由消化道进入的毒物部分经肝脏解毒,故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中毒症状。1.呼吸系统毒物对呼吸器官的损害,可导致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麻痹,可发生剧烈的咳嗽、失音、肺水肿、呼吸困难等。2.循环系统急性中毒病人致死原因为心力衰竭和休克。有些毒物是通过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作用或电解质紊乱,
2、而继发心力衰竭、休克或心血管功能障碍。苯酚(C6H5OH)性质:白色晶体,氧化后呈粉红色。有毒且易燃,加热到80℃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燃物。毒性:高毒类。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心、虚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乃至死亡苯酚(C6H5OH)急救方法:皮肤污染:由于苯酚能局部麻醉,所以皮肤的烧伤往往不能迅速察觉,以后会产生剧烈的灼热感。一旦苯酚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切忌使用乙醇。眼睛污染:苯酚溅到眼睛上,应该用流水冲洗约15分钟,并请医生帮助。苯酚(C6H5OH)使用注意:重蒸酚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不宜使用制冷方式冷凝,否则会使苯酚结晶,从而
3、压力上升产生爆炸。建议重蒸酚充氮气保存。酚溶液在4℃下迅速氧化,需-20℃储存。甲醛(HCHO)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是一种致癌剂。毒性:甲醛对眼和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症状:吸入甲醛蒸气,有头疼、灼烧疼、流泪、气促、窒息感、气管炎等。吸入高浓度甲醛蒸气可发生喉头水肿或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病人可出现面部红肿、支气管哮喘等症状。长期接触甲醛,易出现哮喘样症状皮肤发红、干燥、僵硬、指甲软化、皮炎及各种皮疹甚至坏死。头疼、食欲不振、乏力、失眠、体重减轻等。甲醛(HCHO)急救方法:1.口服中毒者立即用0.1%-0.2%氨水洗胃,然后注入30
4、%活性炭的混悬液,再用硫酸镁导泻。服蛋清、牛奶、豆浆等以保护胃黏膜。2.皮肤污染后用清水冲洗,再以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液冲洗干净。严重过敏反应者,予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50mg/次,每日3次。3.吸入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给淡氨气吸入,吸氧。甲醛(HCHO)使用注意:含有甲醛的溶液应在通风橱内配制。装有甲醛的器皿及电泳槽等应尽可能加盖严封。有条件应穿着防护服(塑料围裙、橡胶手套及化学级护目镜),通风良好情况下使用。甲醛能与氧化剂剧烈反应生成爆炸性产物,与盐酸反应生成强致癌物(二氯甲醚)。浓甲醛21℃易变浑浊,固应于
5、21℃-25℃保存。乙醚(C4H10O)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化学性质不稳定日光下去空气接触,易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过氧化乙醚。应小心使用。广泛用作麻醉剂。乙醚(C4H10O)毒性:乙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麻醉。对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乙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泡很快被吸收,由血液迅速进入脑和脂肪组织中。乙醚对人的麻醉浓度为3.6%-6.5%,超过10%可引起生命危险。大鼠吸入的LC50为73000ppm/2h,小鼠吸入LC50为31000ppm/30min。中毒表现:急性吸入乙醚后,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脸色苍白
6、、脉率减少;暂时性头痛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轻度肝功能异常。长期及反复接触可以引起皮肤干燥并引起刺激,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乙醚(C4H10O)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有必要及时输氧或人工呼吸。眼睛接触时,立即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皮肤接触者脱去被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乙醚(C4H10O)使用注意:良好的通风环境处使用。运输和储存时要防火,与强氧化剂分开,保持阴凉干燥,储存在阴暗处。使用时注意个人防护,带化学护目镜和橡皮手套。神经系统疾病、器质性精神病、严重皮肤病和肾脏疾病患者不得接触。注意防毒、防火、防爆。十二烷
7、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SDS]性质: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末。在湿热空气中分解。易溶于水,溶于热醇。与阴离子、非离子配伍性好,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渗透、去污和分散性能。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SDS]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