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4850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7
《论化工厂触电事故和防范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化工厂触电事故和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化工企业特点,对触电事故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电气安全管理的对策,以确保企业用电安全。【关键词】触电;防护措施;电气安全管理化工厂电气设备多,用电负荷大,电气设备和线路分布面广。供电系统较为复杂,既有高压又有低压,既有直流又有交流,电气设备和线路几乎遍布每一个生产岗位,每一名员工天天都会与“电”打交道。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湿、腐蚀等特点,加速了电气设备绝缘的老化,造成电气绝缘损坏,绝缘电阻降低,再加上员工违章操作、企业管理制度缺失、作业中缺少安全技术措施等,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所以,化
2、工厂用电安全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控制触电事故,做到安全用电,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安全课题。1.触电事故的机理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1.1电击机理8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的机体组织受到刺激,肌肉不由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严重的电击能使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受到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人体的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的生物电存在,当外部电流进入人体时,生物电的正常工作规律被破坏,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2电伤机理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当电流通过人体时电能转换成热
3、能,使得皮肤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产生较大的热效应,造成灼伤;当人体长时间与带电体接触时,接触部位发生化学效应,也可能导致伤害;当电流作用于人体时,肌肉不由自主地剧烈收缩,引起机械效应,造成肌腱、血管、神经组织断裂,甚至关节脱位或骨折。与电击相比,电伤的电流比较大,作用时间短。2.触电事故原因分析2.1违反安全规程2.1.1安全距离不够为避免触电,各等级电压均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少于这个距离,就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因安全距离不够而导致的触电伤害事故常见于6KV以上的高压系统。如电气人员在对部分停电的设备进行检修时,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造成设备短路及人员触电。2.1.2带
4、电作业8带电作业是导致触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电气安全规程中规定,一般情况下严禁带电作业,但有些电气人员为图省事,盲目自信,在检修电气设施时不采取停电等有关措施,也不具备其他必要的安全条件,违章作业,造成触电、短路或高处坠落等事故。2.2电气系统故障2.2.1电气设备和线路漏电虽然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与外壳间是绝缘的,但在严重潮湿、腐蚀性气体侵蚀、有导电尘埃的环境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比正常用电环境易受到破坏而形成漏电。一般来说,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导体元件对机壳的电阻大于0.5MΩ时,对人和设备没有危害。当绝缘电阻较差时,人触之会有麻木感觉;当绝缘电阻很差时,对人身有很大危险。
5、引起漏电的主要原因有:线路和设备绝缘老化或损坏;电气的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修复的绝缘层不符合要求等。2.2.2错误接零8保护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零线连接起来。保护接零属于“过电流”保护范畴。采用保护接零时切记应使用电器的保护零线并接到零干线上。否则设备漏电时不能切断电源消除危险。但这点恰恰为许多用电者所忽视,特别是在临时用电中。此外,还容易出现一些常用电气设备,如电焊机、配电箱等的虚接或假接零线现象,这样一但发生漏电便不能切断电源而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2.3施工和接线不
6、规范2.3.1穿线管不接地电气走线和施工中,无论明敷或暗设的穿线管,要求都必须可靠接地,但有时施工人员为省事穿线管不接地,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场所,如泵房、地下室等,当这些场所的管内电线发生破皮损伤时,电流就会通过穿线管、墙壁直至传到地面,使这些地方带电,发生触电事故。2.3.2导线连接不规范按有关规范要求,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导线与导线连接必须采用接线鼻子或接续管,而有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为图省事,在进行导线与设备连接时把多股导线剥掉绝缘后直接与开关或用电设备等接线柱连在一起,这样当负荷达到一定值时,连接部位开始发热、氧化,时间一长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烧坏或人身伤害事故。3.
7、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3.1建立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化工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并以标准、规范、规程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电气安全规定和实施细则。这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防止触电事故的有效手段8。因此应建立各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如:500V以下带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试验安全操作规程、变配电所(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应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3.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对工程、系统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