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

ID:622401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_第1页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_第2页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_第3页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_第4页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珠海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和补给来源探析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提交的“广东省珠海市平沙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详查报告”为基础,在充分分析研究以往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珠海平沙温泉地热田的热源、热流体通道及热矿水补给来源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珠海市平沙温泉热源热流体通道补给来源中图分类号:Q178.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珠海市平沙温泉地热田位于珠海市金湾区南西方向直距22.0km,行政区划隶属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管辖;往东至珠海市区约60km,珠海大道、平东大道及温泉路将平沙温泉与珠海市区相连,进而向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澳门辐射,往北经京珠高速可达广州,往西通过沿海高

2、速可至粤西各地,地理和交通位置十分优越。52002年12月至2004年4月,广东省珠海勘察院对平沙温泉进行详查评价,并提交“广东省珠海市平沙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详查报告”。2007年,香港港中旅(珠海)海洋温泉有限公司对平沙温泉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建成珠海海泉湾温泉旅游度假区。本文通过对前人勘查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对平沙温泉地热田热源、热流体通道及热矿水补给来源进行初步探讨。2、区域地质构造概况平沙温泉地热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北东向紫金—博罗及莲花山两条深大断裂带挟持的中生代花岗岩地块内,区域北西向西江断裂截切上述两条深大断裂带。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影响,次级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北东向断

3、裂带具有明显的控热作用,表现在沿断裂带分布外沙、玉律、雍陌、下洲、古兜、都斛、平沙等多处温泉。由此证明,区域北东向断裂在挽近时期仍处于明显的活动状态。3、地热田地质构造特征由于平沙温泉地热田地表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构造形踪显露很差,主要根据区域地质、钻探资料、地表热泉的出露分布及物探、遥感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初步分析认为,地热田主要由次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所控制。其中东北向平沙—五指山断裂和先锋岭水库断裂总体走向40~55°,倾向北西,倾角60~80°,力学性质以压扭性活动为主;北西向大虎山断裂倾向北东,倾角85°,沿断裂钻孔揭露见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分布,力学性质以张扭性活动为主。此外,

4、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地热田燕山早期第三阶段(γ52(3))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及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中,北东东向和近南北向扭裂面十分发育,为热矿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空间。54、热源及热流体通道4.1热源据区域地质资料,平沙温泉处于区域北东向紫金—博罗和莲花山两条深大活动断裂挟持的中生代花岗岩地块内,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影响,地热田次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较发育,它们与区域深大活动断裂存在明显的成生关系,具备沟通地壳深部热源的能力。同时,地热田范围在燕山运动期间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巨大的岩浆库(热源体)。而在区域北东向断裂和矿区北东向断裂带上,均分布有多处天然出露的温泉,表

5、明这些断裂在挽近时期仍处于活动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平沙温泉地热田的热源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库的岩浆余热及北东向断裂自身活动所产生的动力摩擦热。4.2热流体通道5据《1:5万珠海区域地质综合调查报告》资料,平沙温泉地热田范围分布的北东向平沙—五指山断裂与北西向大虎山断裂交汇部位,发育多组扭转的呈“交叉雁行”排列的低序次剪切裂隙,并密集成带。平沙温泉正是出露在这些剪切裂隙带的交汇部位。据前人调查资料,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下,平沙温泉泉眼集中出露在南北向的南、北两泉连线上。此外,多条物探低阻带在地热田呈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展布。地热田详查时,基岩面测温获得的地温等值线形态显示,南、北温泉群所在的等值线中心圈

6、呈北东向展布。而在南、北两口热矿水开采井(RSJ1、RSJ2)抽水试验形成的降落漏斗形态呈近东西向展布。以上表明,地热田范围除发育北东向、近南北向裂隙带外,尚发育近东西向裂隙带。在多组裂隙交汇部位,裂隙密集且张开性好,成为地热流体赋存、运移的主要通道。综上所述,平沙温泉地热田的形成机理是:燕山期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规模巨大的岩浆库(热源体),一方面通过热传导加热围岩,加热的围岩以及区域上平沙—五指山断裂产生的动力摩擦热使沿该断裂带渗流的深循环裂隙水变热;另一方面部分岩浆热水汽沿着裂隙带上涌进入深循环水中,使水温增高并改变深循环水的化学组分。在水头连续压力作用下,形成对流循环地热系统。5、热矿水补给

7、来源为分析探讨热矿水补给来源,珠海工程勘察院在地热田勘查评价时分别采集了热矿水、海水和常温基岩裂隙水进行系统的水质检测,通过化学组分对比(详见表1),结果表明:裂隙热储地热流体在Ca/Na、K/Na、F/Cl、B/Cl、Br/Cl、rNa/5rCl等指标与海水接近,与常温裂隙水相差较远;偏硅酸、NH4+含量均高于海水和常温基岩裂隙水;Mg/Ca、Li/Na与常温基岩裂隙水接近;可溶性总固体含量在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