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389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热管技术在信息机房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管技术在信息机房中应用 【摘要】:室外空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是一项很好的节能、减排、环保措施。开展能源节约与资源循环利用,是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选择。【关键词】:热管技术信息机房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本方案为某信息机房节能改造项目,该信息机房系统现场情况如下:室内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45%,信息机房内原有艾默生P2070UA机房空调6台,每台机组参数如下:制冷量64.3kw,制冷剂为R22,送风方式采用上送风;海洛斯机房空调6台,制冷量为70.3kw,显热比0.92,能效比3.73,功率13.8kw,制冷剂为R407C,送风方式采
2、用上送风。信息机房在最大负荷时运行10台,运行时间为12个月,每天运行24小时,机房面积大约为500平米。通过计算其信息机房负荷大约为679kw。二、热管技术简介5热管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热管换热器是通过潜热传热,使高温流体加热低温流体的换热设备。换热器中的热管一般由管壳、吸液芯及内部工作液体(工质)组成。热管原理示意图:以热管为传热单元的热管换热器同常规换热器相比,有一些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传热性能好①由于在蒸发段及冷凝段外壁增加了翅片,增大了冷热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因而强化了整个传热过程;②把传热的气-气换热器的交叉流型改为纯逆流。在不改变冷、热流体
3、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增大了传热过程中冷热气体换热的平均温度;③把气体管内流动改为垂直外掠流动。可使该管束的平均换热系数提高约30%。2)可调整的冷热比由于能很方便地调整冷热侧换热面积比,从而可有效的避免有腐蚀性气体的露点腐蚀,例如烟气中含有硫,且温度过低时通过调整冷热侧换热比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硫腐蚀。3)传热面局部破坏时,能确保两流体彼此不渗透5常规换热器由于两气体为间隔所隔,当传热间隔某一微小局部损坏时,泄漏随即发生,使介质渗透而受到污染。而热管换热器却可以杜绝流体间渗透的现象。在热管换热器中,当热管元件某一端壳壁损坏时,造成的只是该单一元件失效而停止传热,两种气体仍被元件另一端的壳壁隔开,
4、通过元件壳壁的泄漏不会发生,因而能确保流体的品质不会变坏。再加上单根热管损坏后更换方便,并不影响换热器整体。所以,在气体品质要求严格,冷热气体不能相互污染的情况下,热管空气换热器是非常理想的换热设备。三、工程实施情况3.1工程实施目的回收利用室外空气余热资源,为信息机房提供冷量,替代或减少传统信息机房制冷方式,从而大量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同时节约大量运行费用。3.2设计计算(1)项目总负荷的计算。对改造项目而言,根据现场制冷装置的选择和制冷机最大开启冷量可以确定;对于新建项目而言,可根据维护结构、设备发热量、工作人员散热和照明等4部分经过详细计算综合确定。(2)热回收系统负荷
5、的确定。理论上只要室外温度低于室内设计温度,均可采用热回收装置回收室外空气能量。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量如下式:Q=C×G×(Th1-Tc1)×nn=(Th1-Th2)/(Th1-Tc1)式中:C—空气定压比热容,取1.01kJ/(5kg·K);G—空气流量,即余热回收装置的通风量m3/h;Th1和Th2为室内空气进、出口温度;Tc1和Tc2为室外空气进、出口温度,℃;n为余热回收装置显热效率,对于确定风量的回收装置而言,热回收效率一般在70%--80%之间。3.3机组参数热管回收机组是按照标准工艺制造的工业标准化产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组合台数和容量,以满足节能要求。在额定工况下,单台参数见
6、下:四、项目经济性分析与比较计算依据:电价1.0元/kwh,信息机房制冷期每天运行24小时,运行12个月,则全年共计运行8760小时,总制冷量约为679kw。1)传统方式运行费用分析传统方式运行费2)节能系统运行费用分析安装热管机组后的运行费五、结论1、安装热管回收系统,年节电量达约1187455.14KWH/年,每年节约运行费至少119万元。2、系统简单、运行调节稳定可靠、备用性大幅度提高、操作管理方便、维护费用低、设备寿命长。53、热管系统安装后,环保效益也非常显著,经计算: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为1130吨,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13679吨,一氧化碳0.6吨,二氧化硫3.7吨,氮氧化物3
7、.2吨,硫化氢0.22吨,粉尘4.78吨。4、热回收系统减少了制冷机的运行时间,节能效果显著;全部自然冷却时,压缩制冷停止,降低了机房内噪音;自然冷却装置系统,控制简单,故障率低,维修简便;与直接引入室外新风的自然冷却方式相比,机房不会受到室外空气的污染。参考文献: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B、《制冷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66-84C、《通风及空调工程安装、施工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