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359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我国硕士探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硕士探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和对策 【摘要】课程设置在研究生质量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对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消除不合理因素,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性研究生人才。【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对策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迫切的需求。课程教学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课程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
2、的课程设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研究生课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适应这一变化,学校应用性课程比例明显提高,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日益重视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不断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但由于研究生课程建设基础相对薄弱,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5首先,课程设置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强,没有充分共享其它学科资源。校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利用学校各学科的人力、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势互补。课程的开设随
3、意性较大,一般取决于本学科现有的师资情况,并没有着眼于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使得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其次,授课方式单一,实践型及研究型课程不足。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方式仍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采取教师课堂灌输和学生被动听取的模式。实践型及研究型的课程很少,课程教学缺乏启发、引导及互动的过程。再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未能充分发挥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许多高校在教师考核方面偏重科研成果,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体制,从而造成教师上课主动性不强,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性不高。最后,忽视跨学科课程和学术的研讨。
4、教学中比较重视正规的研究生课程,而忽视一些非正式的课程是课程教学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对研究生的跨学科课程、专题研讨班的规定和要求不够详尽,同时缺乏有利条件,导致这类课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二、有效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对策5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课程论的影响,近年来逐渐转移到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在了解国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剖析国内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本硕、硕博课程设置一体化高校通过入学考试
5、以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巩固其专业基础。硕士研究生通过考核进入学习阶段,则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专门化,在高深层面加强研究,提高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在不断学习与钻研的过程中,增强研究意识,培养学术能力,使研究生研究意识、研究的思维视野得以提高和增大。(二)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设置公共基础课程5,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对于公共外语的课程教学时数适当减少,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外语教学,培养研究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外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研究生专业英语水平;改革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随着教育层级从低到高,“政治性”内容逐渐减少,
6、“通识性”成分逐渐增多;在教学方式与组织形式上,将教师课堂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实现研究生与教师、研究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学术研讨性;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里主要指通识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两部分。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还要注重文化基础课的设置,通过跨学科选修,加大选修课程比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校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选修机会,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在因材施教中,更好的发展个性化教育。(三)灵活设置课程内容社会飞速发展的客观事实要求研究生教育要不断更新课程,把新
7、的内容融入到已有的学科中,优化学习内容。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实现内容设置的动态化,需要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课程结构设置朝着跨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客观需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做出调整。(四)课程设置需要学生参与相比于国家、学校和教师,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发展需要,更了解自己知识匮乏的方面,更了解自己能力薄弱的环节,所以研究生应该拥有课程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力。学生参与课程设置可以促使学校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研究生参与到课程设置当中,是对教育教学公平、公正开展的有效保障。所以,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时,要予以
8、全面考虑并采取必要的配套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5通过对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根据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基本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更加注意,学位课以二级学科的要求为主,反映二级学科的共性,并在总体上满足硕士生攻读学位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当照顾不同研究方向的差别;选修课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要求;注意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