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工院毕业设计工作规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工院毕业设计工作规程1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南工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试行稿)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综合性训练;是其它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二、毕业设计(论文)选
2、题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2、课题的选择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技术开发与服务、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进行,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2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3、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
3、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4、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确定后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决定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能够多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课题,但必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分工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5、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三、审题工作程序及要求1、指导教师提出的课题,要以书面形式陈述课题来源、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
4、大小等情况,经教研室讨论审定后,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见附件1)。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行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先经校内指导教师和相关教研室审核同意后,按上述第一款的要求实施;若指导教师为校外工程技术人员,还需提供由她们填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印制的统一格式)和相关资质证明,如:学历证书及职称证书复印件等,经教研室审核后方可进行。2、任务书须经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签字。任务书一经审定,指导教师便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经教研室同意,并报系教学主任批准。32020年6月23
5、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3、任务书应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发给学生,各专业要及时填写"南工院()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交学院教务处审核、汇总并备案。4、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南工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见附件3),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审定后签字。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我院毕业设计(论文)大致分为工程设计类、计算机软件开发类、论文类和作品类等,具体要求如下:1.工程设计类: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一般
6、还应安排一定量的手工绘图;一份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2.计算机软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5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要进行计算机演示程序运行和给出运行结果。3.论文类:撰写一篇15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外语类专业论文篇幅为5000个词以上。)。4.作品类: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提交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设计作品(实物),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书。各系根据本《规程》可进一步补充或细化适合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要求,但不得降低学校所提出的基本
7、要求。4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五、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包括毕业实践和毕业答辩)一般不少于一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时间可提前至第五学期(三年制)进行,其它学制依此类推。。六、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讲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有经验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由教研室安排,报系教学主任审查。2、对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可由教研室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指导工作,校
8、内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及要求,并协调有关问题。3、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15人。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期间,要保证每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4、指导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