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视与远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教材分析学生对近视和远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了解的是引起近视的外因,比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与书本距离过近、看电视、看电脑的时间过长等等。内因学生了解的不多,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近视的内因。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近视眼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了解远视的成因。尝试班级近视率的调查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以学生的探究
2、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全体参与,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关注爱眼和护眼的重要,拥有明亮的眼睛,在用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加重。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预防近视发生的措施。教学难点: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曲度大小的影响,学生不容易理解。将其列为难点。四、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自制眼球剪贴图、晶状体剪贴图(分别为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2、自制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模型1、分组
3、调查各年级的班级近视率。2、预习课文。课前,调查班级近视率,将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使知识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近视。教师展示全国中小学生的各年龄视力不良情况调查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看到了无论是我们班级还是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生的视力水平都在下降,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近视的同学分析一下近视的原因?引出课题。三个组学生分别汇报对我校班级近视率的调查结果。学生将班级的近视率和全国中小学生各年龄
4、视力不良情况做对比。关注班级的近视不良情况。近视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近视的情况,通过亲自参与,更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近视的重视。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近视问题的严重性,并从全国范围来对比班级总体的视力水平。通过统计的数据说明,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对自己的视力状况更加关注。近视眼、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了几套眼球和晶状体剪贴图,学生选适合的剪贴图组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关于矫正的方法和原理,由于涉及八年级物理的透镜知识,学生
5、不易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让近视的学生摘下眼镜,观察眼镜片的特点,表达并说明矫正的原理。师生共同总结三种眼的特点本环节“我来当老师”,使学生体会探究合作的乐趣,各组同学讨论热烈,有的组以提问形式讲解,有的组还故意设置悬念,出现漏洞,让其他同学去发现,并用眼球剪贴图直观的展示出各种眼的特点、成像特点及矫正。学生根据近视的成因,结合小辞典的提示,找出矫正近视所需的眼镜。近视的学生观察自已所戴的眼镜的特点。总结近视矫正眼镜的特点。1、从眼球成像的角度区分正常眼、近视、远视。2、造成近视、远视的病理。3、根据
6、病理,矫正方法。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并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锻炼了其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身边同学近视镜的观察了解近视镜的特征学生兴趣很高,也能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变抽象为直观。通过总结,学生从各个角度更清晰认识了三种眼的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近视的形成请近视的同学谈自己是如何得近视的,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引起近视的原因。为什么不正确的用眼会导致近视呢?引导学生阅读“实际用”找答案。模型演示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教师强调指出青少年的近视初始是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及转化
7、。1、谈自己如何形成的近视2、总结近视的成因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患近视的内因。观察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凸度大小的影响。由此学生理解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过度疲劳、持续收缩导致的可恢复的。由患近视的同学谈成因,非常具有说服力。并引起其他同学的警醒。,可恢复。而真性近视是不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引起晶状体的凸度改变是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利用此模型作突破难点。教具,让学生能区分开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引起对假性近视的重视,不要将其转化成真性近视。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近视的预防引导学生从造成近视的内因
8、来谈预防措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以后用眼的保健中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持之以恒。通过小组内讨论,组间交流,说出预防近视的措施:“三要”、“四不看”卫生习惯。学生总结自己在预防近视方面的收获。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对保护视力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能使眼的屈光调节不易废劳,或能缓解、改善已形成的疲劳状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健康为本,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用眼是非常重要的。检测教师出示两道检测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学生积极作答。巩固当堂所学新知,尝试迁移应用。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