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

ID:621802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_第1页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_第2页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_第3页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_第4页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  摘要:水稻是黑龙江店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用水大户。由于近年来水资源日趋紧张,稻农惜水心切,所以说掌握节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做到现在面积水稻的稳产高产就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理论技术一、节水灌溉目的与意义5黑龙江垦区稻米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灌排条件,产量高、品质好,在全国享有盛誉。水稻的发展对垦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垦区水利工程总供水量为71.1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总量达70.46亿立方米,水稻灌溉用水量达50.98亿立方米,占农业总

2、用水量的80.87%,占社会总水量的80.11%,水资源支撑将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满足水稻生理需求亩均用水约为300~400立方米,但实际水稻生产亩均用水高达850立方米,水稻灌溉用水浪费十分惊人。因此,垦区把节水的重点放在水田上,通过节水措施,控制水稻灌溉用水,减少农业用水,相应增加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稻具有较强的水分适应性,在已经开展的水稻旱作、覆膜旱作等试验研究中得到了证明。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正是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在充

3、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我们进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研究示范及推广的目的,就是要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通过灌溉技术的革新,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水量的浪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这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具有战略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工作,挖掘田间节水潜力,减少耗水大户水稻的用水量,提高大米品质。结合全省灌区实际,按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先进适用、高效可靠“的原则,坚持科学研究为先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易后难,通过试点

4、、示范,逐步扩大辐射推广范围。2015年前,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推广面积要达到水稻种植面积的60%,在现有节水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年节水7.2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这一技术的推广,将有利于缓和全区的用水紧张矛盾,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质量,为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大示范区提高供水保证,减少农民的水费支出和沟渠清淤及水毁工程维修负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理论5水稻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作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

5、,而是以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这种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在水稻非关键需水期,通过控制土壤水分造成适度的水分亏缺,改变水稻生理生态活动,使水稻根系和株型生长更趋合理。在水稻关键需水期,通过合理供水改善根系土壤中水、气、热、养分状况及田面附近小气候,使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水稻生

6、长。通过合理的土壤水分调节和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的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灌水后无水层的田间土壤水分状况,改变了长期淹水条件下的根层土壤环境,根系发育、净光合率、水肥的合理利用程度均明显改善,稻米品质得到提高。因此,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三、应用研究和示范推

7、广内容5通过小点应用研究、多点示范和重点推广,继续观测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节水量、增产幅度和提高大米品质的具体数据,总结出适应黑龙江垦区当地自然条件、比较简便且农户易掌握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判别方法,以及组织、管理、措施等推广模式,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做好准备。1.技术指标根据控制灌溉技术原理及已有研究示范成果,将现有技术指标体系与黑龙江水稻灌区气候、土壤、地下水、低温冷害、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水平等特点相结合,制定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等技术指标,进行寒区水稻生长和控制灌溉相结合的应

8、用模式研究,得出符合黑龙江垦区水稻灌溉实际的技术指标体系。(取得机理与技术创新成果)2.灌溉模式观测示范区控制灌溉技术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总结相应于水稻各生育阶段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的灌水间隔时数及稻田土壤表现,分析控制灌溉技术的节水幅度,确定出简便易行、可操作的灌水判别方法和灌溉模式,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实用技术模式及其社会效益)3.土壤理化状况及环境观测土壤肥力、地下水位等变化,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后土壤中水、气、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