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

ID:62173131

大小:901.00 KB

页数:135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_第1页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_第2页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_第3页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_第4页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通过调查、监测、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投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①厂址选择;②污染源设置;③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④有关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意见。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空间范围大,自然净化能力较强,可以采取高烟囱排放或尽量可能将污染源设置在远离人口密集或环境敏感的地区。2、为了调查或探测大气的运动规律,必将增加评价工作的难度和周期。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三制”)第一个三: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三个阶段第二个三:正式工作包括:

2、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阶段第三个三: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等级作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能超过一级。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Pi<25×107,其评价工作可按有关规定进一步从简。调整和从简结果都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五、大气环境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主要指调查阶段工作。目的①为下一步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②直接为评价提供背景数据和相关信息内容主要三部分污染源气象条件环境质量现状(一)关于污染源调查(P134-138)污染因子的筛

3、选:根据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结果,一般不多于5个。查找主要工业企业类型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拟建项目和评价区内原有工业和民用污染源。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所区别。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大气监测站、点。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指标监测时间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多用单因素指数法(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

4、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气象要素。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气象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现有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察湍流扩散试验特殊气象场观察图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图污染气象及大气扩散规律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概况调查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编制大气环境评价大纲(方案)工程分析:重点是污染调查、污染因子筛

5、选环境状况调查大气环境评价标准或环境目标值确定评价区污染源社会自然城镇社会结构地理、地形、气候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工业民用土地利用环境敏感区发展规划常规气象资料、经验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大气边界层平均场观测湍流扩散参数测量室内模拟试验大气扩散模式选择、计算参数确定大气质量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对策建议结论结束第二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的研究内容SourcesofairpollutantsControlmethodsAtmosphericbehaviorofairpollutantsEffectsofairpollutantsLegislativeandregulatorymeasur

6、es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大气扩散模式定量地分析污染物对周围大气质量的影响,理想的扩散模式应能较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稀释、扩散、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空气污染气象学起着关键的作用。源受体大气扩散污染气象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化学……大气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作用污染物对气象的影响一、大气圈结构大气圈垂直结构大气圈垂直结构对流层(~12km左右)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温0.650C强烈对流作用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大气边界层-对流层下层1~2km,地面

7、阻滞和摩擦作用明显自由大气-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可以忽略大气圈垂直结构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集中了大部分臭氧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大气圈垂直结构暖层(中间层顶~800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气体分子高度电离-电离层散逸层(暖层以上)气温很高,空气稀薄空气粒子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大气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