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

ID:62169413

大小:2.3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2章 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章抗原抗体及其结合反应教学目的掌握: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特点熟悉: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第一节抗原一、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特异性二、用于免疫测定的抗原分类天然、合成多肽、基因重组1.静电引力(electrostaticforces)抗原和抗体分子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羧基基团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又称为库伦引力2.范德华引力(VonderWaalsforces)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由于分子的极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范德华引力<静电引力3.氢键结合力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原子间的引力供氢体:羧基、氨基和羟基受氢体:羧基氧、羧基碳和肽键氢键具有高度的方向性4

2、.疏水作用力(疏水键)两个疏水基团在水溶液中相接触时,由于对水分子排斥而趋向聚集力。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抗原抗体亲和力示意图抗原抗体亲合力示意图三、液相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疏水胶体)可见反应电解质抗原(亲水胶体)抗体﹢四、固相表面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1.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时间2.反应体积3.解离速度4.固相化抗原或抗体的构象第四节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亲水胶体疏水胶体可见反应一、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示意图特异性示意图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s)抗原抗体交叉反应示意图二、可逆性可逆性:抗原与相应

3、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影响因素: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合力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Ag】+【Ab】【Ag-Ab】解离后抗原抗体仍保持原有特性。一定条件:低pH、高浓度盐等。Ab1比例性: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最适比:沉淀物最多时的抗原抗体的浓度比或量比等价带: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范围前带:抗体过量后带:抗原过量三、比例性抗原抗体反应比例性示意图四、阶段性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第五节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抗原抗体本身因素反应基质因素实验环境因素一、抗原抗体本身因素抗原:理化性状、表位种类和数目抗体

4、:来源、特异性、亲和性、效价来源R型Ab:等价带宽,易出现可见反应。H型Ab:等价带窄,易出现前带或后带McAb:不宜用于凝集和沉淀反应。浓度:是相对Ag而言,比例要合适,故实验前 需滴定,以求最适Ag与Ab比例。特异性与亲和力:关键因素,选择特异性与亲和力高的Ab。二、反应基质因素非特异性因素,如蛋白、盐、药物等三、实验环境因素电解质:0.85%生理盐水或缓冲液酸碱度:pH6~8温度:37℃最适(一)电解质作用:中和胶体表面电荷,破坏水化层,使Ag-Ab聚集。常用:0.85%NaCl溶液,缓冲液、Ca2+、Mg2+等。(二)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中一般以pH6-8为宜,有补体参与的

5、反应最适pH为7.2-7.4酸凝集:当pH为3左右时,接近细菌Ag的等电点,可出现非特异性凝集。(三)温度最适温度为37℃或室温18-25℃为宜。若温度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了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甚至分子变性。抗原抗体反应类型标记免疫技术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思考题1.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3.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小结1.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2.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和疏水

6、作用力。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和阶段性。神经-肌肉接点一、神经-肌肉接点兴奋的传递二、兴奋-收缩耦联三、肌肉收缩的形式一、神经-肌肉接点兴奋的传递(一)运动单位1、概念2、运动单位活动原则(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1、接点结构运动神经末梢轴突末梢膜囊泡含乙酰胆碱(Ach)接点间隙终板膜皱褶。轴突末梢膜Ca2+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轴突末梢,触发囊泡移动以至排放。当ACh分子通过接点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与受体结合,出现的是Na+的内流和K+的外流,其总的结果是使终板膜去极化。2、兴奋传递二、兴奋-收缩耦联(一)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横小管将兴

7、奋从肌膜传递到肌浆网后,肌浆网钙通道开放,大量Ca2+涌入肌浆,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横桥与其结合,靠ATP释放的能量,横桥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动。横桥拖动细肌丝Ach胆硷酯酶乙酸+胆碱许多药物可以作用于接点传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影响正常的接头功能。如,美洲箭毒和-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终板膜的ACh受体亚单位,因而可以阻断接点传递而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称为肌肉松弛剂;有机磷农药等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可造成ACh在接点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