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596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基于agent供电协同办公系统探究和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Agent供电协同办公系统探究和实现 摘要伴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部门的管理工作也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各项检查与审批工作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审批办理工作相对来说费时费力。而协同办公系统利用以太网网络,采用Agent技术,结合短信平台,实行网络无纸化办公,解决供电段公文审批办事滞后性、效率低等实际问题。关键词Agent;网络;协同办公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18-01在过去,供电段都是以纸质文件为中心的传统办公方式。这种传统的办公方式不仅效率低
2、,而且时效性差容易出错。但基于Agent技术供电协同办公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它利用供电段以太网的条件,使信息交流与协调几乎在瞬间完成,并且不必担心其他人员是否在电话机旁边或是否有传真机可用。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够完成办公。同时供电协同办公系统将人从繁琐、无序、低序、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核心事务,从而提高供电段办事的工作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性,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执行力,使管理趋于完善,为铁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51基于Agent供电协同办公系统的整体设计
3、协同办公系统作为供电段日常管理的重要系统,影响到供电段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对系统而言,一个好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日常办公的效率。协同办公系统的整体设计框图如图1。图1因此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为了更方便供电段人员使用操作,使系统更智能、更人性化,因此采用Agent技术处理。该系统由多个Agent组成,如图2所示。图22供电协同办公系统的流程供电协同办公子系统主要为了快速协调各部门之间合作的系统,涉及办公文件的审批转发。用户可以查询待办公文、任务进度、以及流程归档等操作。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所示。图3通过流程图可以看出:1)首先
4、由发起人员发起公文。2)发起公文之后,批示领导对公文批阅,若批示领导是段长或者段书记,则下一步返回到发起人,由发起人选择主管领导;若批示领导不是段长或段书记,则由选择主办领导。53)若主办领导是段长或者段书记,则有发起人选择承办人;否则由主办领导选择任务承办人。任务承办人负责督促任务的实施进度等。4)由任务承办人选择任务参与人,任务参与人收到公文后,根据实际办理的结果填写任务承办结果。5)最后由发起人结束整个公文的流程。3协同办公系统综合处理Agent供电协同办公系统的综合处理Agent主要包括数据表字段定义与综合处理方
5、法。以下介绍部分字段定义与Agent处理方法。部分字段定义: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含义to_titleVarchar公文标题to_organizerBigint公文发起人to_stateBingint公文状态to_typeBinint公文类型noteVarchar公文内容主要函数与方法:1)save_new_oa($insert_arr)此函数主要目的把发起的公文添加的数据库。$insert_arr是添加到数据库的字段数组,包括标题、发起人、发起内容等。52)do_oa($do_arr,$condition)此函数主要是对
6、公文的审批,决定着公文流程的走向;$do_arr所有办理人的数组,$condition是获取数据的条件。3)show_list()主要是显示待办公文。在这做了智能化处理,根据此方法,显示个人相关的公文,使段内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待办公文。4)show_my()用于显示发起人个人发起的功能。5)oa_print()对于需要打印的公文,设置打印功能。4结论供电协同办公系统是一个将供电段管理及基础办公需求作为核心,基于B/S模式的信息服务系统,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Agent技术适应铁路供电段智能办公系统的
7、开发需求。通过深入的设计与研发,实现了智能化决策出待办事项、已办公文与短信提醒等功能。虽然系统实现了上述功能,但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需要根据时限智能推送超时未办公文,并结合知识库做出相应的奖赏建议等需要进一步研发。同时希望本文能够对现阶段铁路信息化提供思路,推动铁路信息化的发展。参考文献[1]贾利民,刘刚,秦勇.基于智能Agent的动态任务求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9-260.[2]倪建军.多Agent建模与控制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7-25.5[3]岑斌基于工作
8、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2006.[4]熊立春.基于Multi_agent协同模式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D].中南大学,2010.[5]WattsS.Humphrey.ADisciplineforSoftwareEngineering[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WongSK,KalamA.Dev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