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现代教育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现代教育原理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我国幼教界,在关于游戏的问题上,目前有两个基本命题: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早在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这样一个命题。以后,随着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的提法又逐渐演变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不论是“主导活动”亦或“基本活动”,都肯定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在儿童心理学的领域中对游戏与幼儿
2、生活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与概括,是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肯定.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则是对游戏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有的地位的认识,是对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前一个命题是后一个命题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后一个命题是前一个命题在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延伸与扩展,但是并不是前一个命题的肯定结论.游戏在教育领域中实际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受到教育者的课程价值观、知识观与学习观的制约与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知识传送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认为知识是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是存在于学习者以外的客观
3、的意义体系,如原理、规律、定理等,它是学习者的对象但不依赖于学习者而存在,不受学习者的认知活动的方式与特点所影响.学习就是在教师(拥有知识经验的人)和幼儿(不拥有知识经验的人)之间发生的不平等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嘴就是知识的源泉,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送”,幼儿的任务就是“接受”。在这种以知识的传送为价值取向的课程观的支配下,以分科教学为特征的“上课”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评价一个老师“好不好”的规范就是看她会不会上课,上课上得好不好.游戏因为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性动机效应)而受青睐,被用作传送知识经验的媒介或载体,更恰
4、当地说是成为教学的一种“包装”。游戏自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真正重视。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需改变我们的教育观、知识观和学习观。二、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不只在事业上有了可观的发展,而且在基本理论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总结与建构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认识与概括.本文仅以“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视点,沿着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这一维度展开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的分析与研讨,来说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规律性。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
5、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最显著的也是根本性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否定了发展的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的前提下,在供认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肯定了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另一方面是引进了儿童权利与教育立法的概念,建立起了教育保证儿童权利实现的基本信念,提出了“尊重儿童"的口号。“尊重儿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尊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反映了学前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是尊重儿童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尊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进程,这一理论体系可以看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活
6、动论为哲学基础,吸取了当代发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效果和儿童权利维护的社会学观点而构建起来的理论框架。在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间题上,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这几个基本观点,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教育理论上的依据。1、交往的观点或相互作用的观点,即肯定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即活动)中得到发展的。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特性是它的物质性或对象性。在活动中人们与周围世界对象(包括人与物)进行实际的接触。在这个实际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与反映,并根据对象的客观属性对它们施加作用与影响。不同性质的交往对象,构成了我们知识的不同来源。
7、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幼儿需要学习的知识区分为两类不同的知识:一类是依赖于儿童与物体的交互作用的知识,例如,皮亚杰所谓“逻辑数理经验",这类知识主要来源于在心理内部所建构的动作与物体的关系(例如数量守恒)的协调,而不存在于物体自身。这一类知识的获得需要实际操作与“发现”。另一类知识依赖于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必需经过成人的讲解与传授。这类知识的特点是社会的约定俗成(例如关于形状、颜色的社会感觉规范系统).这两类知识的学习与体验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都是必需的.从这样一个原理动身,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鼓励儿童与周围环境(包括人与物)的接触与交往,并为这
8、种交往发明条件.不只要注意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要注意幼儿在与物的相互作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