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39259
大小:82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断臂维纳斯雕塑作品赏析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2、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断臂维纳斯雕塑作品赏析断臂维纳斯名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时间:希腊时期(公元前1世纪)材质:大理石规格:高204厘米作者:亚历山德罗斯断臂维纳斯也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尊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大理
3、石雕塑。1820年2月,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一位农民在坑田时挖到了一尊女性雕像,他试图将这尊雕像收藏起来,但被一个土耳其军官发现了,当时法国驻土耳其的大使将它买下,并最终将其陈列在了巴黎卢浮宫。当年法国获得此像时,全国顿时沸腾了,人们视如国宝,有的人在欣赏时竟激动得流下了兴奋的热泪。罗浮宫把这尊雕像奉为镇馆之宝,并专辟一室,以贮女神之美,与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的雕像并称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由于它是在米洛斯岛上发现的.所以又有“米洛斯的维纳斯"之称。发现过程艺术魅力"米洛斯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4米,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维纳斯的面都具有希腊女性典型特征,直鼻、椭
4、圆脸、窄额。她那安样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印象,没有娇艳或羞怯,没有丝毫的造作神态。体现了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尽管她的姿态庄严祟高,典雅优美,然而通过躯干、肢体和多重的衣纹的对比却产生一种微妙流动的韵律。她那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脚趾。由于下半身厚重稳定,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她象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感,亭亭立姿,却又优美动人。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制品后,都
5、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初中古诗词教学初探姜军娜“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人教版教材选编古诗词:六年级(上)1.曹操《观沧海》2.王湾《次北固山下》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辛弃疾《西江月》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六年级(下)6.南北朝乐府《木兰诗》七年级(上)7.杜甫《望岳》8.杜甫《春望》9.杜甫《石壕吏》七年级(下)10.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1.王维《使至塞上》12.李白《渡荆门送别》13.陆游《游山西村》八年级(上)1
6、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杜牧《赤壁》16.文天祥《过零丁洋》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9.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20.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2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3.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八年级(下)24.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2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7.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2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年级(上)29.毛泽东《沁园春雪》30.《陌上桑》(《乐府诗集》)九年级(下
7、)31.诗经《关雎》32.诗经《蒹葭》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1、中考背景下的默写地位;2、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地位。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授课过程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2、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了解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