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3626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6
《皖江城市带城市分工和合作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皖江城市带城市分工和合作机制探究 [摘要]城市作为区域的主体,为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对各种资源展开竞争。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机制,这种竞争可能演变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争夺转移产业。同时,城市间可能出现严重的产业趋同,进而造成大规模的重复建设,浪费经济、社会资源。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桥头堡”,具有区位和空间结构的独特性。探索并构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可规避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减少因内部恶性竞争造成的实力损耗,实现城市间和谐统一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关
2、键词]皖江城市带;分工;合作[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86—0382009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安徽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范围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9个城市(由于巢湖市于2011年被拆分,皖江城市带现包括8个城市),国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左右,人口约1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左右。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被正式批准,安徽省选择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桥头
3、堡”。由于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皖江城市带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众多的成员城市和落后的经济等特点可能诱发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因此,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有必要探讨并构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实现城市问和谐统一发展,真正发挥皖江城市带的合力,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安徽省的快速崛起。一、皖江城市带城市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一)防止城市间出现恶性竞争8皖江城市带除了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资金、技术、管理、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从而导致这些城市自然资源优势无
4、法转变为竞争优势,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制约了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作为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大幅上涨,城市空间拥挤,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瓶颈,长三角的一些边缘产业就有了向外转移的意愿。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而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为了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高级要素的不足,具有强烈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愿。但是,毕竟产业转移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各个城市必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出现竞争。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
5、最大化,各城市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时,地方政府间很可能互相压价、竞相出台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吸引转移产业,从而引发城市问的恶性竞争。这样既降低了承接产业的效率和收益,又加剧了城市问的冲突。(二)防止城市间过度的重复建设8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各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和中央、地方财政分配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的干预较多。为了提高政绩,并获得丰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着严重的投资冲动。因此地方政府在考虑投资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整体的区域产业布局,更多的是考虑本城市的利益,并且在投资决策前缺少科学规划,往往采取“拍脑袋”式的
6、决策方式。从以往的城市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很多城市出现的过度重复建设都属于行政性的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一手造成的。在重复建设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和产品销售市场的争夺很容易形成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由此阻碍了区域间的要素自由流动。过度的重复建设一方面保护了该城市的落后产业,另一方面使整个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不能优化,导致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因此,重复建设往往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带来恶性影响,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应打破现有的行政体制带来的障碍,加强城市问的合作,防止产业结构趋同和过度重复建设。(三)提高皖江城市带的整体竞争力现今时代的城市
7、竞争格局已经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集群之间的竞争。根据极化理论,区域经济呈现出非均衡增长特征,为此,我国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和规划时,提出构建和发展一系列大型城市群(带)和都市圈,例如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沪宁杭都市圈等,以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然而,无论是构建城市群,还是发展都市圈,绝非是为了达到1+1=2的效果,而是要实现1+1)2的功效。要实现这样的功效,需要有效促进和实现城市之间的协作,消除恶性竞争,使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协作带来的合力。皖江城市带要想
8、真正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有所作为,真正成为带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就必须切实加强成员城市之间的有机协作,发挥城市合力,提高皖江城市带整体竞争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