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29028

大小:477.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生物第6章细菌耐药性课程一、抗菌药物概念1.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s)和化学合成的药物。2.抗生素: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特异病原微生物的产物。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二、抗菌药物的种类(一)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1.β-内酰胺类(β-lactam)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侧链的组成形式多样,形成了抗菌谱不同、临床药理学特性各异

2、的多种不同β-内酰胺抗生素。包括:青霉素(penicillin)类:青霉素G、甲氧西林等。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类:头孢唑啉等。头霉素:如头孢西丁。单环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碳青霉素烯类: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泰能。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巴坦棒酸使酶失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抑制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反应,阻止肽聚糖链的交叉连结,使细菌无法形成坚韧的细胞壁。β-内酰胺抗生素可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共价结合。该蛋白质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当PBPs与青霉素结合后,导致了肽聚糖合成受阻。可以抑制转肽酶活性,

3、使细菌的细胞壁形成受阻细菌一旦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相对低渗环境中会变形、裂解而死亡。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两种机制:①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粘菌素类)呈两极性,亲水端与细胞膜蛋白质部分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胞内成分外漏,细菌死亡。②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胞膜上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真菌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胞膜缺乏固醇类,故作用于真菌的药物对细菌无效。2.损伤细胞膜的功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抗生素可影响细菌蛋白质

4、合成,作用部位及作用时段各不相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阻。30S亚基抑制药50S亚基抑制药4.抑制核酸(DNA/RNA)合成喹诺酮类:作用于DNA旋转酶,抑制细菌繁殖。利福平(RFP):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结合,抑制mRNA的转录。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化学结构相似,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减少,影响核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繁殖。抗生素可通过影响细菌核酸合成发挥抗菌作用。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性(drugresistance)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耐药性的程度:用某药物

5、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临床上有效药物治疗剂量在血清中浓度大于最小抑菌浓度称为敏感,反之称为耐药。一、细菌耐药性分类:遗传学上把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固有耐药性(intrinsicresistance):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亦称为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性细菌的耐药基因来自亲代,存在于其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特异性,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固有耐药性始终如一并可预测。抗菌药物对细菌起作用的首要条件是细菌必须具有该药物的靶位。如:二性霉素B可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类结合,改变其通透性,发挥抗真菌作用。细菌细胞膜则无

6、固醇类,故对二性霉素B具有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acquiredresistance)1.获得耐药性概念: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细菌的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作用方式为接合、转导或转化)。正常情况下,在原先对药物敏感的细菌群体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这是获得耐药与固有耐药的重要区别。二、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染色体突变:所有的细菌群体都会发生自发的随机突变,频率很低,其中有些突变赋予细菌耐药性。可传递的耐药性:耐药基因能在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等可转移的遗传元件介导下进行传播。1)R质粒的转移:几乎所有

7、致病菌均有耐药性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的方式传递,环境中的抗生素又可间接促进耐药菌的存活。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播在临床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子(Tn)带有耐药基因和插入序列,实现菌间基因转移或交换,转移细菌的耐药性。3)整合子与多重耐药:整合子可捕获外源基因,同一类整合子可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盒,介导多重耐药。三、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一)产生钝化酶使抗菌药物失效钝化酶是一类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某种酶,它通过水解或修饰作用破坏抗生素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如分解青霉素的酶(β-内酰胺酶)或改变氨基糖

8、苷类抗生素结构的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等。(二)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和数量改变——抗菌药不易与细菌结合细菌能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的结构和数量,导致与抗生素结合的有效部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