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

ID:6212437

大小:3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06

上传者:U-3335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_第1页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_第2页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_第3页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_第4页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究  摘要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指导,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应构建全面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包括显性职业能力和隐性职业能力2个一级指标以及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5个二级指标。关键词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25-0027-06一、问题的提出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依据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低于15%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发展阶段;在30%~50%时,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高于50%时,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13年入学率已达到30%;与此同时,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14 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显著,必须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结构的多元化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由各大科研院所、39所985工程大学、81所211工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和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组成,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宏观上的多样化和微观上的特色化,其中,除极少数重点院校的重点学科培养少数精英以外,大部分院校都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定位各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受教育者进行某种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大部分本科以上教育仍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教育已经不是一种教育层次,而是一种教育类型[1]。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高职高专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博士教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2]。14 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8.25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然而,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较低。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既缺少支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更缺少能迅速提高工艺水平、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由于没有系统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无法通过评价制衡职业教育的质量,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国家层次上,缺少各类人才的培养标准,科学技术转化能力不足;学校层次上,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的随意性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企业层次上,企业招不到所需的合适人才,而大量的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二、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概述(一)国外相关情况职业能力(ProfessionalCompetence)是个体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某一种具体职业的胜任能力;与职业相关的各种素质;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管理和迁移[3]。职业能力评价(ProfessionalCompetenceEvaluation)是根据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按照一定方式,对评价对象的职业活动进行定量测量,并得到一个可以参照的结论。包括能力标准的确定、能力表现数据的搜集和根据标准作出的判断三个方面[4]。14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能力评价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和规范作用[5][6][7][8]。由国家统一的委员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个行业协会和相关组织参与行业评价标准的制定,跟踪行业的需求,制定并不断调整行业标准,并对职业教育的成果进行测评。整个职业教育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都是在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符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德国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由行业协会承担,评价过程按照《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手工业条例》、《标准考试条例》等国家及相关部门颁发的法律要求进行,通过“过程导向”在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测量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并对最终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德国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以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需要。美国是以国家技能标准制度(NSSA)作为统一规范的国家评价标准,其他评价制度包括关键工作评价体系、职业群体系、职场技能工作体系和职业记录体系作为补充。国家技能标准制度是1994年由美国国会颁布的劳动者完成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专业标准和特别标准三部分。美国从高中阶段就开始进行有关职业的理解教育和未来职业的准备学习,职业评价贯穿于从高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14 澳大利亚以评价机制衡量能力培养质量,国家制定了明确的职业能力内涵及具体目标作为职业教育评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有“国家职业能力培训包”作为相关行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评价的依据,在专业单元能力基础上,重视公共单元能力的培养,认为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不同岗位的适应性,要求学习者具备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组织规划的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二)我国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21世纪初,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思想,我国提出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即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生活和进行职业活动能力的综合,包括从事职业的技术技能、信息处理和使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人际之间交往沟通的能力、谋求自我发展的能力等。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界围绕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如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建立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9];基于特定行业的工作过程,建立由技术综合能力、技术专项能力、技术单项能力组成的三级评价体系[10];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设计具体的测评方案,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大学生职业能力二级指标体系[11]。14   总之,研究者从企业和学校的层面对职业能力评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除了专业能力外开始涉及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但仍缺乏国家层面权威性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的指导,现有的评价内容集中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对职业后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深层次评价也没有涉及。本文主要从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建设对人才结构的要求出发,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研究。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指标体系的确立1.问卷的发放与测试总结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结合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情况,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视角,将体现知识和技能,对任职者基本能力要求的显性职业能力和社会动机、个性素质、方法态度等属于求职者深层素质的隐性职业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将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5个二级指标,构建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14 将以上5类共30个指标随机排列后,另加10道背景资料调查题,组成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指标问卷。选取2013年南京市人才招聘市场,30个各类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人员,南京市新港开发区10所国内外高端制造企业人力资源部、生产和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南京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发放问卷515份,收回515份,删除2份不合格问卷,有效收回率99.6%,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问卷发放情况见表1。2.探索性试测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采用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0个项目进行项目分析:排除因素负荷小于0.40的项目,排除某些虽对某一公因子影响显著,但明显与其他项目不属于同一种类的个别项目。经反复排除后,得到由25个项目组成的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球形检验,P=0.000,小于0.001,KMO=0.823,大于0.80,适合对这些变量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被试指标体系各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了特征根大于1的5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206%,旋转后各个因子负荷量均在0.4以上,详见表2。采用Cronbach一致性系数来考察指标体系,经检验,指标体系各维度的α系数介于0.750~0.850;整体α系数为0.903,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各因子之间的相关介于0.224~0.590,各因子与总体之间的相关介于0.726~0.816,结构效度较好。3.确定具体指标体系14 根据以上研究确定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二)一级指标权重的咨询和确定确定职业能力的各级指标后,要进一步将职业能力的定性评价用定量形式表征出来,必须科学界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咨询和统计方法来确定职业能力各级指标的权重。本次咨询活动遴选30位专家,分别为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机关部门领导,完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在咨询过程中,为保证遴选专家意见的独立性、客观性,确保权重的科学性,各专家单独得到一份咨询问卷,独立提交答案,并保持咨询环境的稳定性。对30位专家提交的问卷进行统计,求得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两个一级指标的平均权重分别为41%和59%,见表3。表3一级指标权重通过对一级指标的分析可见:1.对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14 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各类用人单位对隐性职业能力的权重较高,表明对人才素质结构和潜在能力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对于各类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专家给出的权重为42%和58%,他们对隐性职业能力和显性职业能力的要求权重大致相当,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均衡发展,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2.不同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差异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制造类企业专家给出的显性职业能力权重高达76%,这主要是因为在生产类企业中,劳动者接触各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因而要求从业者按流程工作,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要求。同时也表明制造类对改进工作和创新要求不高,整体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信息类企业包括通信、计算机企业,服务性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和社会服务企业,对隐性职业能力要求的权重高达78%和74%,这些企业与制造类企业反差巨大。信息类企业(属于高新企业)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劳动,服务类企业需要劳动者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3.同类企业(行业)内部各类专家对职业能力的认同度相似对每一类企业(行业)咨询的对象都包括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两类,统计发现,同一类企业(行业)内部,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给出的两个一级指标权重比例相近,如信息类企业的2名技术专家给出的平均权重分别为25%和75%,而2名管理专家给出的权重分别为27%和73%,说明在同一类企业,各类专家对某一类职业能力的认同度基本相同。(三)二级指标权重分析14 在一级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通过咨询确立二级指标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分析得出,对于不同岗位,在大学生职业能力二级指标的要求上,同样具有不同特征。表4二级指标权重1.不同岗位对职业基本能力要求相差较大生产操作岗位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要求只是够用,而对基本操作流程的认识、理解和基本操作能力等要求较高,所以在二级指标专业能力的权重高达76%,说明生产操作岗位的技能性和应用性较强。技术研发岗位作为创新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权重比较高,对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开拓创新等能力要求比较高,相应方法能力的权重也比较高。  2.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关注职业素质,希望就业者不仅仅能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积极负责的精神、乐于助人的态度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职业素质的权重在隐性职业能力中的3个二级指标中最高。现代社会要求高素质人才不仅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协调各种工作关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较快融入企业,隐性职业能力中的3个二级指标中,“社会能力”权重较高。14 四、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一)系统设计评价体系政府应在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的组织与实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促进国家产业发展的高度对职业教育进行规划指导,研究开发以国家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行业职业能力评价为补充的立体评价体系,并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把职业能力评价作为国家的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并在国家财政上对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提供资金资助。鉴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多重属性和产业之间发展不均衡,国家应大力扶持和发挥行业协会、独立评价机构在实施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中的作用,使独立评价机构的工作与国家产业政策和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国家职业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各个行业职业评价标准,对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职业能力考核、严格各岗位的就业准入制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参照职业能力总体评价标准和行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来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各项教学改革中把潜在的职业素养要求、先进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行业、企业的职业规范渗透到日常的行为管理及课程教学中,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符合职业能力形成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14 (二)评价内容的发展性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根据现代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特点,评价内容要放在动态的社会、职业和生活情境中,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关注评价对象的生存能力,更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问卷咨询结果来看,各级指标权重的分布体现了不同的行业、岗位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差异性。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岗位胜任能力、满足就业导向的同时,要不断增强其在不同岗位和行业之间的迁移能力。通过拓宽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职业行动”,强调从实践经验中学习,与以知识体系传授为主要内容的学历教育有明显区别,所以在传统的试卷考核评定学生优劣的基础上,要增加口试和实际操作考核。通过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完成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评价其“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工作反馈”,测量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并参照工作结果进行职业能力评价。14 职业能力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不是给学生帖上优劣的标签,而是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职业能力评价手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激励,增长自信,在关注评价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参考文献[1]唐永泽,王晓东.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分类[J].教育与职业,2012(5):6-8.[2]王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19-23.[3]邓泽民.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104-107.[4]李福东,曾旭华.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研究和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4-36,47.[5]张平.德国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理念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67-69.[6]蓝欣.美国职业能力评价制度及其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7):10-13.[7]庞世俊,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职业能力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3):73-77.[8]王敏.日本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25-26.[9]张宇明,吴文丰,伍秀君.大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4):106-110.14 [10]杨永娟,宣仲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100-102.[11]贺宪春,杨翠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9-12.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