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03534
大小:435.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全脑血管造影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脑血管造影分析操作前准备患者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临床情况、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实验室检查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4项、术前4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神经影像检查复习CT、MRI/MRA、TCD、颈部超声等资料,结合病史初步判断“责任”病变的部位。患者教育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对策。消毒刷手0.05%碘伏刷手2遍。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
2、cm。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有菌物体须重新消毒。穿刺部位消毒0.05%碘伏消毒2遍。范围:双侧消毒,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大腿内侧。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腹股沟麻醉确定穿刺点:穿刺点一般定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1.0cm处,该处能扪及股动脉搏动。麻醉:在穿刺点将1%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1cm的皮丘。然后用左手固定股动脉,逐层浸润麻醉皮
3、下组织、股动脉的内侧、后方及上方。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动脉穿刺以手术刀片尖端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注意事项:用刀片反挑皮肤,以避免伤及血管。固定股动脉用左手食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将股动脉固定。穿刺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45°,轻轻向前推进。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压向术者拇指。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
4、,当血液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甚至可能在动脉血管内膜下。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的阻力,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下,应撤出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建立动脉通道一旦导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出血,右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随即将导丝上的血凝块擦拭干净。将锁好的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插入动脉内。在送入扩
5、张器时,加以旋转动作以利其顺利进入血管,然后移去扩张器及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动脉鞘。注意事项:如动脉鞘及扩张器进入血管时遇阻力,先小幅度滑动导丝以确认导丝在动脉真腔内,可继续前进;如动脉鞘及扩张器前进仍较困难,则考虑导丝进入髂动脉分支或反转向下,可在透视下核实。如导丝活动受限,则考虑可能进入血管内膜下,可移去扩张器,在透视下向动脉鞘内注入造影剂核实。主动脉弓造影将泥鳅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导管头达到升主动脉远端);撤出导丝,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6、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导管头端位于屏幕下界),行左、右前斜位造影(流速20ml/s,流量25ml,造影时患者屏住呼吸)。造影结束后卸下导管,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送入导丝,将猪尾巴导管头顺直后撤出。观察内容:有无发育异常;观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无名动脉的开口有无狭窄、闭塞;两侧椎动脉的对称情况,开口部有无狭窄、血液返流等。注意事项:导管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后,观察接头处有无气泡;造影后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反应。撤出猪尾巴导管时,用手固定动脉鞘,防止脱出。右椎动脉造影---颈段将
7、泥鳅导丝送入Hunter或Simmon导管,在导丝导引下将导管送至主动脉弓,回撤导丝到导管内,将导管头选入无名动脉。送入导丝,将导丝选入右锁骨下动脉远端,沿导丝将导管送入椎动脉开口近端的右锁骨下动脉。撤出导丝,回抽2-5ml血液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导管头端距屏幕下界2cm、脊柱位于屏幕中线,侧位时脊柱位于屏幕中线),行正侧位造影(流速4ml/s,流量6ml)观察内容:右椎动脉开口、V1段、V2段有无狭窄、闭塞或严重迂曲;有无发育异常和其他情况。注意事项:导管与高压注射器
8、连接后,观察接头处有无气泡;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将导管选至无名动脉行右前斜位加头位造影证实;如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左椎动脉开口严重狭窄或闭塞,禁将导管头选入右椎动脉内造影;如椎动脉某一处造影剂充盈不佳,且除外骨伪影,应考虑动脉偏心狭窄的可能,行双斜位造影加以证实。右椎动脉造影---颅内段透视下调整造影视野(正位时头颅位于正中,侧位时屏幕下界平第二颈椎椎体下缘、屏幕右界平枕骨最后部),行正侧位造影(流速6ml/s,流量9ml)。观察内容: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