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023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浅议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探讨了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措施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基础,以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通过对
2、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一、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6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
3、化方案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既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有
4、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和重建,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环境规划则强调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则强调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
5、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6提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的总体规划,它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措施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1、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
6、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2、城市产业设计6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
7、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城市产业设计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地予以实施,并且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此外,还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
8、生产审核、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3、城市住区设计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即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一方面要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