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

ID:620803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_第1页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_第2页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_第3页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_第4页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方法  摘要/环境是建筑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能否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建筑方案好与坏的关键。本文通过一些建筑与环境的成功案列来探讨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存在的“意”怎样实现二者的意、境相融。关键词/有机共融化整为零秩序消极/积极因子ABSTRACT/Environmentisafactorcannotbeignoredintheprocessofarchitecturaldesign,whetherwell-dealingwiththerelationshipbetw

2、eenbuildingsandenvironmentisthekeytodecideconstructionschemeisgoodorbad.Inthisarticle,throughsomesuccessfulcaseofbuildingsandenvironmenttoexplorethe“boundary”oftheexistenceofobjectiveandsubjectiveexistenceof“ideal”,andhowtoimplementbothunite.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

3、:A文章编号:6环境是由自然、社会、历史、景观等构成的客观存在的系统,从环境的类别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把建筑所处的外在环境作为构思的要点从而引发灵感,这种构思的方式就是环境构思法。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可根据建筑所处的具体环境、建筑的性质及性格特征等因素来进行环境构思,当然环境构思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根据人的活动与需求来创造与之相符合的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我们所处的大自然,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脉、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在这里主要谈到建筑创作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

4、起。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看,环境构思的方法可以分为:融入型、创造型。融入型环境构思方法融入型的环境构思方法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体,将建筑融入其所依存的环境之中,充分的利用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建筑在环境中处于从属地位,利用而不破坏原有的环境,化整为零、有机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境界。中国传统园林堪称融入型环境构思方法学习的典范。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非对称式的布局设计,建筑通过低、散、隐的处理手法很好的融入了山林之中。《园冶》中所说的“巧于因借”即通过借景、对景和框景等方式,巧妙的把

5、远处的景观引入室内,加强了空间的渗透性的同时也使得环境与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6◆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整个布局结合地形呈非对称方式(图1-1)。从图上可以看出建筑通过庭院进行组织,庭院之间又相互贯通,建筑散布于园中,在视觉需要的地方又利用亭台楼榭进行点缀(图1-2),建筑与环境在这里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福建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桥上书屋(图1-3),是“一座跨越溪水连接两个土楼的桥。”这个小学只有两个教室,一个小图书

6、馆。整个建筑采取钢桁架结构(图1-4),运用朴素的现代建筑语言表现出对乡土环境的尊重。桥上书屋很好的融入了小村的环境之中,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一方面它确实是一座桥,悬架于两条溪水之上起到交通联系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两个村子交流的纽带,是村民的公共空间和交流场所,打破了村民原有的传统内向和封闭的心理状态。钢结构书屋与土楼的同时存在并不矛盾,在这里它们完成了新与旧、包容与排斥的和谐对话。建筑师通过材料表现赋予书屋一种朴实、低调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没有完全拘泥于当地的材料,并且试图通过谦逊而现代的技术语言寻求

7、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内部桁架、外表面采用10×15×20的木条格栅,用钢龙骨固定(图1-4)。如薄纱一般的表皮处理使室内的视线与行人之间不发生干扰,同时远处溪水的风景又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到室内。创造型环境构思方法6创造型的环境构思方法是当周边的环境优势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采用以建筑为主体,适当的改造环境建立一种新秩序达到共融。改造环境当然不是指忽略原有的自然环境,而是在尊重原有自然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子,因地制宜,把环境中的不利因子通过适当的改造从而提高原有环境的品质,让建筑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贝聿铭

8、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新馆是运用创造型环境构思方法中的代表杰作。从图2-1可以看出,已建卢浮宫三面围合,一面开敞,中心留有不大的广场,用地条件的限制以及新老建筑的关系处理都存在很大的难题。贝聿铭通过三个月的巴黎生活体验与调查,进行了方案构思和多方案的比较,最后决定将扩建的新馆置于地下,地上只设其入口。由于新馆在地上占地不多从而不影响原中心广场的建筑与环境。为了解决地下层的自然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