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

ID:620430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6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_第1页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_第2页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_第3页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_第4页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稻瘟病预测预报初步探析  摘要: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Cavara)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分为:叶瘟(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褐点型、白点型)、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几种。该病具有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借气流和雨水飞传播;病害传播距离远。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如何掌握和运用稻瘟病孢子和气候条件来预测预报病害发生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关键词:稻瘟病预测预报孢子1稻瘟病发生气象条件:1.1孢子发生条件:分生孢子成熟,湿度在90%以上和高湿20-30℃条件下,飞散速度较快,雨天对孢子飞散量影响较大,有

2、利病害传播。1.2天气条件:阴雨连绵,雨日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的环境,可以降低水稻的抗性,从而有利于叶瘟发生,抽穗期前后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温、低温、寡照条件,不利于水稻生育,但对瘟原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染有利,其中,高温湿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与侵染,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谷瘟发生较重。51.3温度: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原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两者相互关联。孢子形成的最低温度为10℃,最高温度为35℃,最适温度为25-28℃。孢子形成量以28℃时最多。18-20℃和30℃仅为28℃时的50%,14-16℃和32℃仅为

3、25%。从侵入到形成病斑的潜育期长短,随温度不同而不同。在9-11℃时为13-18天;17-18℃时为7-9天;24-25℃时为5-6天;26-28℃时为4-5天。在16-35℃气温下,穗颈瘟潜育期为10-14天,枝梗瘟为7-12天,节瘟为7-30天。1.4湿度:病原菌孢子产生高峰一般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遇雨或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出现,时晴时雨或早晚浓露重,最有利病菌的生长繁殖。当气温为20-30℃,田间相对湿度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6-10小时的情况下,孢子最易萌发和侵入。如果旬平均气温为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孢子和湿度,稻瘟病就易流行。1.5光照:在阴天突然转晴易

4、发生稻瘟病;在阴天长出的稻叶抗病,阴天之后抽出的穗易感病;雨天一般多发生稻瘟病,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小雨更适合发病。1.6风:强风易造成水稻伤害,使病原菌容易侵入;另一方面由于风的作用,使附着在水稻上孢子减少,并且使叶片上的水珠及早消失,阻止病菌的侵入而抑制发病。2影响稻瘟病孢子数量的因素2.1光5诱发分生孢子形成所需要的最少照射时间因温度而不同。温度越高照射时间应越短,在25℃温度下需6h。但光照减少会影响光合作用,削弱了抗性,增加感染。2.2温度孢子萌发温度10-35℃,最适温度为25-28℃。潜育期主要受温度控制,高温下病斑扩展很快。2.3湿度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

5、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2.4风在每秒3.5m的弱风条件下,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上干燥、收缩,但不脱落。超过这个限度的风速,特别是在每秒钟5m以上的风速下,风力引起了孢子的机械脱落。2.5雨雨水飞溅对气传孢子的释放和传播都有重要影响。稻叶表病菌孢子附着率在孢子与叶表接触5h内与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关系密切,5h后影响变小,实际感染日期与下雨时期有关,根据常年观察资料,稻瘟病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常常有连续的降雨过程,且雨后迅速放晴,气温回升。2.6昼夜周期晴天测定田间分生孢子脱落,8:00-14:00脱落最少,0:00-2:00脱落最多。孢子的脱落需要饱和的湿度

6、,以及光照以后有6-8h的黑暗期,这样的明暗周期,从明亮到黑暗的变化,可以观察到敏感反应的脱落:相反地,由黑暗到明亮的变化则不发生脱落。2.7露珠、水滴5自然的露水、分泌液、雨滴等对于孢子的脱落起很大作用。即使湿度为100%,如果没有水滴,也不能萌发和形成附着器。一旦让孢子吸水20min,再让它变成干燥状态,孢子便失去萌发力。在最适温度24℃左右,如果结露时间不到7h,也不能侵入。3稻瘟病孢子检测方法与计算3.1旋转式孢子捕捉器摆放,按照农业局的要求孢子捕捉仪高度在1.3米,200m距离内没有建筑物,转速调制中速。依据稻瘟病菌的生理特点,设计开机时间为早晨1点30分到4点30分,早

7、晨7点收片,同时换上涂有粘胶的玻片,粘胶由100mL四氯化碳加10g白凡士林溶化而成,装入密封瓶内。用10×10倍光学显微镜计数18mm×18mm。如果用1个载玻片,显微镜视野内看不清孢子,可以放置2个载玻片,上涂粘胶。3.2显微镜检测方法和密度换算办法常见的检测面积为18mm×18mm,利用推进器掌握长度和宽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在预报初期孢子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全玻片检查:孢子密度变大后可以改为观测几行,或者随机观测固定的n视野数内的孢子数量。用接目测微尺计测法,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