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

ID:62032667

大小:25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15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_第1页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_第2页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_第3页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_第4页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最后冲刺练考前第六天(含新题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干知识要记牢]1.弹簧弹力F=kx2.滑动摩擦力F=μFN3.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推论(1)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0,即F合=0.若在x轴或y轴上的力平衡,那么,这一方向的合力为0,即Fx合=0或Fy合=0。(2)常用推论:①二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②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任一个力沿另外两个力方向所在直线分解,分解所得的两个分力与原来两个力分别等值、反向、共线.③多力作用下物体平衡规律可参考以上两条做推广性的理解。比如,受四个力作用下平衡

2、时,任意三个力的合力与第四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或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共线等。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at2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2—v02=2ax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公式:x=t=t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某段位移的中点速度v=,且v<v)(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的运动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2-x1=x3—x2=…=xn-xn—1=aT2,或Δx=aT2。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3、线运动的推论(1)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比为: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比为:x1∶x2∶x3∶…∶xn=12∶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比为:Δx1∶Δx2∶Δx3∶…∶Δxn=1∶3∶5∶…∶(2n-1)(4)第一个x内、第二个x内、第三个x内、…第n个x内的时间比为:t1∶t2∶t3∶…∶tn=1∶(-1)∶(-)∶…∶(-)7。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①公式:a=。②意义: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

4、和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2)牛顿第三定律:①表达式:F1=-F2。②意义:明确了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8.平抛运动的规律(1)位移关系: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y=gt2合位移的大小s=,合位移的方向tanα=。(2)速度关系:水平速度vx=v0,竖直速度vy=gt。合速度的大小v=,合速度的方向tan β=。图3-1(3)重要推论:速度偏角与位移偏角的关系为tan β=2tanα平抛运动到任一位置A,过A点作其速度方向反向延长线交Ox轴于C点,有OC=(如图3-1所示)。9.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1)v、ω、T、f及半径的关系:T=,ω==2

5、πf,v=r=2πfr=ωr。(2)向心加速度大小:a==ω2r=4π2f2r=r.(3)向心力大小:F=ma=m=mω2r=mr=4π2mf2r。10.万有引力公式:F=G其中G=6。67×10-11N·m2/kg2。(1)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①在赤道上,有G—mg=mRω2=mR。②在两极时,有G=mg。(2)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①由G=m得v=,所以R越大,v越小。②由G=mω2R,得ω=,所以R越大,ω越小。③由G=mR得T=,所以R越大,T越大。11。分析“隐蔽”的弹力与静摩擦力的“假设法"(1)用“假设法”分析“隐蔽"的弹力

6、:看有无弹性形变、形变的方向与大小,是判定弹力的基础。但判定微小形变或未知形变情况下的“隐蔽性"弹力,一般应用“假设法”。先确定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等,再假设没有弹力(相当于把接触物撤销),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有弹力。若向接触物靠近,则有挤压的弹力;若远离接触物,则有拉伸的弹力。也可以假设有弹力,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没有。(2)用“假设法”分析“隐蔽"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也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也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假设没有静摩擦力,若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静摩擦力为0;若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有静摩擦力,且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就是实际中

7、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便是阻碍这一相对运动趋势的,也可以假设有静摩擦力,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没有.12.选取研究对象的“整体法”与“隔离法"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不涉及系统内力时,优先考虑应用整体法,既“能整体、不隔离”.(2)同样应用“隔离法”,也要先隔离“简单"的物体,比如待求量少、或受力少的物体。(3)将“整体法”与“隔离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4)关注各“隔离体”间力的关联。关联力以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形式存在于物体间,对整体系统则是内力。(5)在某些特殊情形中,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的一部分,甚至是绳子

8、的结点、力的作用点等。13.“动态平衡”现象的“图解法”与“解析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