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28105
大小:3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5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小学真题【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选2014年某某省统考教育综合真题卷解析(小学)考试时间:120分,满分:12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教育机会公平,属于教育公平的内容。2.D解析:《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里选项ABC均有表述。选项D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它属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措施。3.C解析:《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杂费,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教育,进行教师教育,不是以县级教育行
2、政部门为主。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所以本题选择C项。4.B解析:题干意指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接受教育,体现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思想。5.D解析: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通识性知识领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D选项属于道德素养部分的内容。6.B解析: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第一点就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3、。其中B项不符合这一精神。7.D12/12优选解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8.D解析:辨别学习是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题干中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反应是辨别学习。9.B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其中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核心。10.A解析: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B解析:培养目标(培养目的)是各级
4、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12.A解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予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结合题干,选择A项。13.C解析:12/12优选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基本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或者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A、D两项说法错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做到最优化,用最节省
5、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同时尽可能开发和利用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要具有针对性,不是越多越好,故B表述有误。14.D解析:根据教学的任务分:新授课、复习课、技能课和检查课。实际教学中,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等。所以一般分为两类的是:单一课和综合课。15.B解析: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16.A解析: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取决于内部的矛盾斗争,这些斗争是推动学
6、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思想内部的斗争,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故选A。17.A解析: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18.A解析: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19.B解析:布卢姆的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或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20.A解析: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
7、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这是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的体现。21.A12/12优选解析:教师的语言也应简洁流畅、风趣幽默,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故意停顿、善意提醒、课堂提问等手段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22.C解析:所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人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用词的形式把它揭示出来。所谓内外行,看的就是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23.A解析: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
8、性和差异性,学习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造。这些都是建构主义的观点。24.D解析:我们听一节课、背诵一篇课文,或者看一部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中,往往会对两头的记忆深刻,而中间的容易忘记。这是因为前后记忆材料之间发生抑制而造成的。体现了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25.C解析: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通过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这一现象,这是思维的概括性特征。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