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12519
大小:499.2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2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0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部分电磁感应与电路专题10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一.夯实基础【练】1.(2020·湖北武汉四月调研)2019年3月19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就越强B.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C.电导率的单位是Ω-1·m-1D.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2.(多选)(2020·湖北宜昌一中模拟)一辆电动观光车蓄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
2、当空载的电动观光车以大小为v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电动车的质量为m,电动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k倍,忽略电动观光车内部的摩擦,则( )A.电动机的内阻为R=B.电动机的内阻为R=-C.如果电动机突然被卡住而停止转动,则电源消耗的功率将变大D.如果电动机突然被卡住而停止转动,则电源消耗的功率将变小3.(2020·泉州模拟)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A.4ρ和4RB.ρ和4RC.ρ和16RD.16ρ和1
3、6R4.(2020·德州期末)图甲为某电源的UI图线,图乙为某小灯泡的UI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2/12甲 乙A.电源的内阻为0.5ΩB.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减小C.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5V时,它的电阻约为ΩD.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的功率约为3W5.(2020·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为某一线圈通过的交流电的电流—时间关系图象(前半个周期为正弦波形的),则一个周期内该电流的有效值为( )A.I0 B.I0C.I0D.I06.(
4、多选)(2020·安徽黄山模拟)某温度检测、光电控制加热装置原理如图所示.图中RT为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阻值减小),用来探测加热电阻丝R的温度,RG为光敏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阻值减小),接收小灯泡L的光照,除RT、RG外,其他电阻均为定值电阻.当R处温度降低时( )A.L变亮B.通过R3的电流减小C.E2的路端电压增大D.R消耗的功率减小7.(2020·安阳联考)直流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源的( )12/12A.总功率一定减小B.效率一定增大C.内部损耗功
5、率一定减小D.输出功率一定先增大后减小8.(2020·湖北黄冈中学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半径为r=0.1m、匝数n=20的线圈位于辐向分布的磁场中,磁场的磁感线均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其右视图如图乙所示),线圈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T,线圈电阻为R1=0.5Ω,它的引出线接有R2=9.5Ω的小电珠L,外力推动线圈框架的P端,使线圈沿轴线做往复运动,线圈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摩擦等损耗不计),则( ) 甲 乙 丙A.
6、小电珠中电流的峰值为0.16AB.小电珠中电流的有效值为0.16AC.电压表的示数约为1.5VD.t=0.1s时外力的大小为0.128N9.(2020·临沂市一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0∶1,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L1和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交流电压的频率为50HzB.电压表的示数为11VC.当照射R的光强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D.若L1的
7、灯丝烧断后,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小10.(2020·湖北黄冈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升压变压器的变压比为m,降压变压器的变压比为n,输电线的电阻为R,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一理想变压器,发电机输出的电压恒为U12/12,若由于用户的负载变化,使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了ΔU,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B.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C.电压表V1的示数减小了ΔUD.输电线损失的功率增加了R二、提升训练1.(2020·枣庄模拟)如图甲所示,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由内、外两
8、部分电路构成。已知内电路的电源是一个化学电池,电池的正、负极附近分别存在着化学反应层,反应层中非静电力(化学作用)把正电荷从电势低处移到电势高处,在这两个地方,电势会沿电流方向“跃升”。这样整个闭合电路的电势高低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各点位置的高低表示电路中相应各点电势的高低,D点的高度略低于C点。若减小外电路电阻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C、D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将变大B.A、D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和C、B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之和将变小C.A、B两点之间的高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