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10773
大小:376.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4-12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总复习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文章内容?方法:(1)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2)划出评价人或物词句(3)划出议论抒情哲理句(4)看题干,有时题干中会不可避免地透露主旨,然后看其是否为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
2、、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4、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6、品味题目可以从
3、——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1)、标题的含义:A浅层——字面的意思(与中心内容有关)B深层——文章主旨(与思想意义有关:表现了……或赞美了、揭露了、批判了……)(2)、标题的作用(特点+深层)A特点(三种文体都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运用设问修辞手法。答题方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表现了……,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B单记叙文有的: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设置悬念(极少有“与文中……内容作对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等)答题方法:将……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内容更加集中,中心更加突出。设
4、置悬念,引人入胜。9.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写“我”的心理活动,便于直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读起来更有亲切感,使文章更有真实性。第二人称: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犹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觉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感染力。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身份来进行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实,显得比较客观公正。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5、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A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B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很少有运用“对比手法”)(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答题方法:A补充支持了……(概括插叙部分内容——要考虑到概括出来的内容要为后面答案部分“更好地表现了……”作铺垫。)B不少答案还要写“为下文的……作铺垫”C更好地表现了……(结合主旨进行分析,主要是人物思想品质)D使内容更充实,情节更生动,中心更突出(或: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中心更鲜明)11、语言表现力(或题干中有“表现效果、赏析”):答题格式:运用了……
6、(1、修辞手法2、描写方法3、其他:如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动词(形容词)的连用;拟声词;叠词;谐音词;倒装句;整句和散句的结合等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从而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12、写作特点:记叙文常见的有: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设置悬念,运用对比手法,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扬),运用倒叙,运用插叙,运用衬托手法,详略得当,头尾照应(前后照应),以小见大。记叙文中较次要的: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开头有特色,结尾有特色。记叙文中较少见:形散神不散(形
7、散神聚),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运用想象、联想等。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
8、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