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

ID:6200508

大小:93.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6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_第1页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_第2页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_第3页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_第4页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gb 21983-2008-t 暖冬等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圆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983--20082008-06-03发布暖冬等级Warmwintergrade2008-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学者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11刖曷GB/T21983--2008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峪、王凌、邹旭恺、张强、陈正洪、江志红、李茂松。GB/T21983-

2、-2008引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出现了明显的变暖趋势,其中以冬季增暖最为突出。“暖冬”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影响到人类及其相关活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等,对政治、经济等也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冬季平均气温偏高是暖冬的总体特征。由于目前对于“暖冬”没有统一的标准及确切的定义,加上气候平均值的更新、冬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以及区域气候差异造成的不同地区人们感知上的不同,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和公众的疑义。为此,制定《暖冬等级》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意义。本标准对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采用三分位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使其

3、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可比性;制定了单站暖冬等级指标,将单站暖冬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及全国的暖冬指标和暖冬等级划分标准。区域暖冬采用站点百分比确定;全国暖冬采用暖冬面积百分比界定,可以有效地消除因我国台站分布不均所造成的影响。本标准为相关行业的业务、科研及公共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Ⅱ1范围暖冬等级GB/T21983--2008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及全国暖冬的定义、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等级划分及命名。本标准适用于暖冬的预测、评价及公共服务。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暖冬warmwinter冬季平均气温高于

4、某一规定阈值。根据发生范围,可分为单站暖冬、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2.2单站暖冬阈值station—basedthresholdofwarmwinter确定单站暖冬发生的温度临界值。2.3冬季平均气温wintermeanairtemperature上年12月至当年2月的平均气温为当年冬季平均气温,以摄氏度(℃)为单位。2,4气候平均值climaticnormal‘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取最近三个年代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平均值。2.5冬季平均气温距平wintermeanairtemperatureanomaly冬季平均气温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以

5、摄氏度(℃)为单位。3暖冬指标和暖冬等级划分3.1单站暖冬指标和暖冬等级划分3.1.1单站暖冬指标单站冬季平均气温距平(AT)大于或等于暖冬阈值(见附录A),定义为单站暖冬。3.1.2单站暖冬等级划分单站暖冬划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见表1。表1单站暖冬等级划分I等级指标等级名称△T≥1.29a单站强暖冬o.43《AT<1.29a单站弱暖冬3.2区域暖冬指标和暖冬等级划分3.2.1区域暖冬指标区域范围内暖冬站点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定义为区域暖冬。3.2.2区域暖冬等级划分在区域暖冬年,区域范围内强暖冬站点数超过暖冬站点数的50%,定义为

6、区域强暖冬,否则为区域1GB/T21983--2008弱暖冬。3.3全国暖冬指标和暖冬等级划分3.3.1全国暖冬指标全国暖冬指数≥50%,定义为全国暖冬。全国暖冬指数定义见3.3.1.6。3.3.1.1有效圈格按2.0。X2.o。经纬度格距划分网格,有观测资料的网格为有效网格。3.3.1.2有效网格面积有效网格内的面积。其计算如式(1):SG,一:cgrid×ygridXS。Xcosq⋯⋯⋯⋯⋯⋯⋯⋯⋯⋯⋯⋯(1)式中:SG,——各有效网格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zgrid——经度格距,单位为度(。);ygrid——纬度格距,单

7、位为度(。);s。——赤道地区1.0。X1.o。网格的近似面积(s。一110.0X111.o),单位为平方千米(km2);≠。——各有效网格中心点纬度,单位为度(。);i——有效网格序号,i—l,2,⋯,l;卜全国有效网格数,每年因全国站点数的变化而不同。3,3.{,3有效周捂暖冬面积有效网格内单站暖冬站点所代表的面积。其计算如式(2):St;W,一AD。×_sG,⋯⋯⋯⋯⋯⋯⋯⋯⋯⋯⋯⋯⋯⋯⋯(2)式中:SGwt——各有效网格暖冬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AD。——暖冬面积权重系数,为各有效网格内暖冬站点数与该网格内站点总数之比

8、。3.3,1.4全国暖冬面积全国各有效网格暖冬面积之和。3.3.1.5全国有效面积全国各有效网格面积之和。3.3.1.6全国暖冬指数全国暖冬面积占全国有效面积的百分比。其计算如式(3):/W一婴X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