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粒子散射实验.doc

a粒子散射实验.doc

ID:61998335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a粒子散射实验.doc_第1页
a粒子散射实验.doc_第2页
a粒子散射实验.doc_第3页
a粒子散射实验.doc_第4页
a粒子散射实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a粒子散射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原子有核模型的实验。为E.卢瑟福等人所做,又称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J.J.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内部结构后,1903年提出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联系在一起均匀连续分布于原子范围,电子镶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1909年卢瑟福的助手H.盖革和E.马斯登在卢瑟福建议下做了a粒子散射实验,用准直的a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a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a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的a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

2、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孙模型说明。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a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a粒子的大角散射。卢瑟福的散射公式后来被盖革和马斯登改进了的实验系统地验证。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10-14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型简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类对

3、原子结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

4、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JohnDalton,1766~1844)(右图)创立原子学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从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发现阴极射线以后,克鲁克斯、赫兹、勒纳、汤姆逊等一大批人科学家研究了阴极射线,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汤姆逊(JosephJohnThomson)发现了电子的存在(请浏览科技园地“神秘的绿色荧光”)。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从原子中

5、能跑出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电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也说明原子里还存在带正电的东西,它们应和电子所带的负电中和,使原子呈中性。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行星结构原子模型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BaptistePerrin,1870-1942)(左图)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

6、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中性原子模型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PhilippEdwardAntonLenard,1862—1947)(右图)提出了中性微粒动力子模型。勒纳德早期的观察表明,阴极射线能通过真空管内铝窗而至管外。根据这种观察,他在1903年以吸收的实验证明高速的阴极射线能通过数千个原子。按照当时盛行的半唯物主义者的看法,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无所有的空间,而刚性物质大约仅为其全部的10-9(即十万万分之一)。勒纳德设想“刚性物质”是散处于原子内部空间里的

7、若干阳电和阴电的合成体。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开尔文(LordKelvin,1824~1907)(左图)原名W.汤姆孙(WilliamThomson),由于装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并于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开始用开尔文这个名字。开尔文研究范围广泛,在热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地球物理、数学、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一生发表论文多达600余篇,取得70种发明专利,他在当时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开尔文1902年提出了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就是把原子看成是均匀带正电的球体,里面埋藏着带

8、负电的电子,正常状态下处于静电平衡。这个模型后由J.J.汤姆孙加以发展,后来通称汤姆孙原子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汤姆逊(J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