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

ID:61976373

大小:38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4-07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_第1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_第2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_第3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_第4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采莲曲(其二)_课件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采莲曲(其二)采莲曲(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作者: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有《王昌龄集》。采莲曲,为乐府旧题.注释:1.罗裙:丝织的裙子。2.芙蓉:这里指莲花。3.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4.始:才,刚刚.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察觉有人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

2、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本句特色:1色彩鲜艳,具有动感2画面动静结合(人物和活动背景自然合一)芙蓉向脸连边开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对比:“人面桃花相映红”这里是“人面荷花相映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

3、向脸两边开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客观描写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

4、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本句特色:“乱”“乱”字烘托出人面芙蓉交相辉映,使观者眼花缭乱的迷人境界对比:“池中”指一望无际的荷花池,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异曲同工之妙闻歌始觉有人来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主观感受)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

5、境整首诗看: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析诗前两句:写花人相似,人花难辨后两句:写人入莲池,浑然一体前置作业1.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群怎样的少女形象?2.诗人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荷叶罗裙”‘芙蓉向脸”写出了少女的青春美丽,‘乱入池中”‘闻歌来”写出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朝气蓬勃.本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赏诗1.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荷叶罗裙一

6、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a.运用比喻手法,把采莲少女红润艳丽的脸庞比作出水的荷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幅采莲少女与鲜艳荷花融为一体相互照映,人花难辨的美丽图景。b.运用对偶,……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味“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表达效果。“乱入”是争先恐后进入。写出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而又不见踪影的美。“看”“闻”“觉”从目,耳,心三个角度突出了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和想象之美。表现出了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