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

ID:61970328

大小:3.7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1-04-07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_第1页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_第2页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_第3页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_第4页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脑膜瘤诊治常规和规范主讲郑康教授2流行病学占颅内肿瘤的15~24%,椎管内肿瘤22~43%;男女比例约为1:2;幕上较幕下多见,约为8:13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DNA病毒可能在脑膜瘤发生上起一些作用,但确切因果关系仍有待阐明。放射线: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损伤DNA,导致肿瘤发生;外伤:观点不统一;遗传因素:22号染色体长臂上抑癌基因的缺失;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存在较大争议。4病理分型较少机会复发和侵袭的脑膜瘤WHO分级脑膜内皮细胞型I级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I级过渡型(混合型)I级砂粒型I级血管瘤型I级微囊型I级分

2、泌型I级淋巴浆细胞丰富型I级化生型I级较多机会复发和/或侵袭性强的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II级透明细胞型II级脊索样型II级横纹肌样III级乳头状型III级恶性或间变形III级2000年WHO关于脑膜瘤的分型(根据脑膜瘤复发倾向和侵袭性)5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1、临床表现:生长缓慢体积大,症状轻微多先有刺激症状,如癫痫可见于任何颅内部位62、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较少应用高颅压表现;肿瘤钙化,见于砂粒型;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7①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②密度均匀呈等或

3、偏高密度③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④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⑤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⑥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水肿、囊变CT:重要方法8MRI:主要诊断方法①以硬脑膜为其基底②T1加权多为高信号,T2加权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③在T1和T2加权上常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④T2加权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⑤脑膜尾征: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9特殊MRI检查方法:MRV:明确肿瘤和静脉窦的关系MRA:明确肿瘤和周围动脉的关系MRS:典型表现为丙氨酸峰升高,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4、;DWI:有助于明确瘤周水肿及肿瘤是否侵犯正常脑组织10血管造影:非常规可显示肿瘤血供利于设计手术方案术前瘤供血动脉栓塞了解静脉窦受累情况11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蕈伞状生长;中-重度瘤周水肿;瘤内无钙化;瘤边缘呈指状突起;瘤内不增强,有低密度坏死灶12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质子刀、X刀和射波刀栓塞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治疗13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①对无症状脑膜瘤应观察3-12月,再决定治疗方案②有占位效应、伴瘤周水肿者应手术③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综合治疗方式④肿瘤切除程度与手术创伤应

5、同等考虑141、应争取做根治性手术,以减少复发Simpson脑膜瘤切除术分类法:①G1:脑膜瘤及其附着的硬膜、受侵的颅骨均切除②G2:瘤体完全切除,但与其附着的硬脑膜没有切除,仅作电灼③G3:瘤体切除,但与之粘连的硬脑膜及颅骨未作处理④G4:有相当一部分瘤体未切除⑤开颅减压(G5):肿瘤仅活检G1-4术后复发率分别为:9%、19%、29%、和40%外科手术:首选方法152、术前仔细研究影像学资料,减少手术并发症16结论:⑴肿瘤并未包绕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等重要血管;⑵肿瘤基底自鞍结节处向前颅底方向

6、延伸1cm左右;⑶部分肿瘤已长至视神经管内.173、不同部位脑膜瘤手术目的亦不同凸面、嗅沟、矢状窦前1/3和一些天幕、后颅窝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对于蝶骨嵴内侧、矢状窦后1/3脑膜瘤以及斜坡脑膜瘤,有时为减小创伤可不行肿瘤全切除目前仍有一些脑膜瘤,如视神经鞘脑膜瘤,只进行活检或开颅探查184、不同部位手术方式的选择特定部位脑膜瘤的手术方式:蝶骨嵴脑膜瘤—改良翼点入路;嗅沟或前颅底脑膜瘤—额底+纵裂入路;桥脑小脑角脑膜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枕大孔区脑膜瘤:枕下远外侧入路;鞍结节脑膜瘤—额底入路、翼点入路、眶上锁孔入路、扩大经

7、蝶入路;岩斜脑膜瘤:见后19改良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20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21显微镜下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22岩斜脑膜瘤手术方式可分为四种:(1)经颅底岩斜区前方入路,包括额颞入路或额颞眶颧入路;(2)经颅底岩斜区侧方入路,包括颞底经天幕入路(适合位于天幕裂孔区肿瘤直径在4~5cm以下的岩斜区肿瘤)、经岩乙状窦前入路、经迷路入路、经耳蜗入路及扩大的中颅底入路;(3)经颅底岩斜区后方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合肿瘤主体位于后颅窝,向桥小脑角、下斜坡方向生长者);(4)联合入路,包括颞下、乙状窦后联

8、合入路等。23联合岩骨入路的优势可以更好的保护听力和面神经功能;能够增加岩斜区的暴露程度,特别是肿瘤位于岩斜交界处、斜坡中段和岩骨尖处,或肿瘤侵犯海绵窦后壁或Meckel’s腔时;可以早期切断肿瘤的供血动脉;能够提供多轴向的手术角度;当颞部引流至天幕的桥静脉位置靠前或乙状窦、颈静脉球过于发达时,岩骨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