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说课稿.doc

《诗四首》说课稿.doc

ID:61963593

大小:4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诗四首》说课稿.doc_第1页
《诗四首》说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诗四首》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四首》说课稿设计:惠琼琳一、教材分析:《诗四首》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所作。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登岳阳楼》: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2、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所谓教学目标,即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这个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堂教学决定性因素。我一直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究竟领着学生学什么,这决不是小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更多地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他们能习得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诗歌,掌握诗

3、词涉及的文学常识。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四、教学整体思路:本节课依然是套用我校首创的“学导练”模式来上,但也注重了古诗教学的独特性。教学古诗,要指导学生朗读,要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烦琐分析。一些不

4、易了解的词语,当然要由教先给讲明;其余最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何体会?第一,在于透彻的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体验。学生能体会出来的,老师就不必讲。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张想象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话也许就足够了。若学生自己的体会和教师的指导二者都做到了家,他们便尝到诗中的滋味,不待强迫,他们自然乐于熟读。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着眼于个性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过程和方法中融入“自主性学习探究、移情式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

5、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五、教法、学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七、教学内容及步聚:(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同

6、为著名诗人,陶渊明身处官场黑暗的东晋,自愿辞官归隐,寄情田园,陈与义却适逢靖康乱起的北宋,被迫避难南行、颠沛流离,他们的诗风会有不同吗?他们的感情能产生共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诗:《归园田居(其三)》和《登岳阳楼(其一)》。说明:导语重在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1、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406年),当时诗人约41岁

7、。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登岳阳楼》共二首。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建于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2、积累字词荒秽(huì):野草。荷(hè)锄:扛着锄头。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的下沉。迟,缓慢。徙倚(xǐyǐ):徘徊。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说明:叶圣陶说,诗词教学也要注重透彻的了解字句。只有疏通文句,才能更好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字面教学是

8、个基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3、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①通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