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

ID:6195072

大小:3.76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01-06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_第1页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_第2页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_第3页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_第4页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斗沟七矿矿井勘察设计毕业论文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大斗沟七矿位于大同煤田向斜中段的东南翼,地理位置居大同市西南,直距21公里,行政区属大同市南部区口泉乡,地理座标东径112°58'——113°05',北纬40°00'——40°03'。如图1-1图1-1姜家湾煤矿交通位置图1091.1.2地形地貌大斗沟七矿位于大同煤田的北中部,井田范围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东北向沟谷发育,切割深度一般在10—20m。全区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在井田中部,标高1426.6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主井口处,标高1190m,最大相对高差

2、236.6m。1.1.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温度为5.1℃,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温度为-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在20℃左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最大日降水量79.9mm。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

3、—5倍。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上划分为8度。1.1.4矿区经济概况矿区内的企业和贸易中心很少,但基本上能够满足矿区居民生活的需

4、要。该区内的居民主要靠在矿里上班或种植农作物为生;本矿区内有通向同煤集团其他煤矿的火车编组站,属内部铁路。1.1.5水源及电源该矿区的电力由位于大同市区的同煤集团发电厂供给;生产所用的水主要取自井田旁边的水库;建筑材料主要从大同市购得。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构造109大斗沟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东南边缘中偏北部,东南边缘为口泉一鹅毛口断裂,大同向斜横穿越井田全境,井田内地层产状变化服从于大同煤田总体格局,为一宽缓的背向斜褶曲构造,轴向NE向,构造简单,为简单类型,地层平缓,倾角在5—10度。1.2.2井田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地处干旱的半沙漠地带,地形总体呈西高东

5、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角,海拔标高135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边缘大水沟中,海拔标高1227m,最大高差130m。矿区内无长年地表迳流,仅在雨季时,矿区南部的大水沟可形成短暂的洪流,向东流入勃牛川。矿区内大面积被第四系风积砂覆盖,仅在北部有直罗组地层零星出露。矿区内沟谷不发育,无泉水出露,水井零星分布于居民居住点。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煤田内的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两大类: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中生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其水文地质特征见表1-1东胜煤田水文地质特征表含隔水层特征:矿区含水岩组依据其赋存条件及水力性质不同,划分为两类

6、: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现分述如下:(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岩性以风积砂、冲洪积砂砾石层为主,厚度0~49.96m,平均15.43m。该含水岩组含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松散层厚度、基底起伏及地形高低等因素,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匀。在本矿区主、副斜井附近J5号钻孔抽该层水,单位涌水量q=0.166L/s·m,平均渗透系数K=1.081m/d,水位标高1277.65m。富水性中等,水质为低矿化度的HCO3-Ca型水。第三系(N2)隔水层:该地层矿区内外均有零星出露,岩性以紫色砂质粘土、粘土组成,

7、不整合于煤系地层之上,隔水性能好,是上部潜水与下部煤系地层侏罗系含水岩组之间的良好的隔水层。(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1、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含水岩组该组地层受后期剥蚀作用,矿区内零星分布,钻孔揭露厚度0~53.06m,平均22.12m,岩性为浅灰、灰绿、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及厚层状粉砂岩。浅部受风化作用,岩石胶结疏松,易接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含水层的下渗补给,含少量孔隙、裂隙潜水。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含水岩组该岩组以煤系地层的碎屑岩类沉积岩层为主,厚度171.56~220.04m,平均185.21m109。含水层、隔水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