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

ID:6194027

大小:782.00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8-01-06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_第1页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_第2页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_第3页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_第4页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质勘探与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目录前言1目录4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71.1井田概况71.1.1交通位置71.1.2地形地貌81.1.3河流81.1.4气象81.1.5地震81.1.6电源情况81.2地质特征81.2.1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81.2.2地质构造91.2.3煤层及煤质121.2.4煤质141.2.5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地温、涌水量151.3井田水文地质161.4水源条件20第2章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02.1井田境界202.2储量21952.3可采储量的计算22第3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4

2、3.1矿井工作制度24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243.3同时生产水平数的确定24第4章井田开拓254.2井田开拓方案264.2.1水平划分和大巷布置314.3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324.4矿井基本航道324.4.1井筒数目及用途324.4.2井底车场及硐室33第5章节准备方式-----------采区布置365.1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和位置365.2采区巷道布置365.3采区煤流、辅助运输、通风、排水系统365.4、首采区达产时特征375.5巷道掘进375.5.1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375.5.2掘进工作面个数

3、及设备配备375.5.3矿井生产时采掘比例关系、巷道掘进进度指标、矸石量的预计385.5.4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总量38第6章采煤方法396.1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396.2回采工作面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426.3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及支护设备选型446.4回采工作面长度、采高、年推进度和生产能力45956.5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46第7章井下运输477.1大巷运输方式的选择477.1.1主运输477.1.2辅助运输477.2矿井投产及达产时井下运输系统487.3初期主要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48第8章矿井提

4、升498.1矿车运输498.2运输设备的选型508.2.1集中胶带大巷带式输送机设备选型508.2.2二采区胶带上山带式输送机设备选型528.2.3大巷辅助运输设备54第9章矿井通风与安全589.1概论589.2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629.3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629.4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629.5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积孔的计算629.6改善工作面通风环境的措施及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措施709.7安全719.7.1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719.7.2防止煤尘爆炸措施729.7.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739.7.4预防井下水灾

5、的措施779.7.5坚硬顶板强制放顶工艺型789.7.6矿压显现控制措施79959.7.7矿井安全出口799.7.8自救器及安全仪表的配备79第10章技术经济指标及环境保护8010.1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8010.2建设项目资金概算8010.3生产成本8310.4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8510.4.1年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8510.4.2利润、投资利润率及投资利税率的计算8510.4.3技术经济分析8610.5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610.6环境保护9110.6.1对环境的主要影响9195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6、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该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城东南26km的左云县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行政辖区隶属大同市左云县。我公司北距大同市约85km,西北距左云县城26km。矿区东南距北同蒲铁路40km,并有小峪及峙峰山运煤专用线于宋家庄站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宋家庄站至大同52km,与大秦铁路相连;另外北东有同煤集团王村矿至大同的运煤专线。井田北东有左(云)—吴(家窑)公路,往南东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另外井田内和周边均有简易公路与以上两条公路相通,交通运输条件较方便。1.1.2地形地貌该矿区属黄土高原平缓丘陵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7、,春季干旱,风沙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1.1.3河流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沟谷中平时无水,遇暴雨常发洪水,但雨后很快水退沟干,水流向西北汇入杨兴河,再向西南汇入汾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1.1.4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绵长寒冷。年平均气温9.4℃,1月份平均-7℃,7月份平均23.7℃;年降水量最小172.1mm,最大632.6mm,多年平均降水量457.8mm,冬春两季降水少,夏末秋初降水较大,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70天,最大

8、冻土层深度为77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25m/s。1.1.5地震据有关资料,近百年来本区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按Ⅶ度地震烈度设防,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951.1.6电源情况本矿双回35kV电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