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

ID:61931515

大小:1.12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5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_第1页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_第2页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_第3页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_第4页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复习资料专题三地球陆地环境(地球内部圈层、地质循环、板块构造学说、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搜索】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及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3.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活动一】双基摸底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是通过对的研究)对比: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地震时教室里的我们感觉到)。莫霍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2、面。地震波穿过莫霍界面时:;穿过古登堡界面时:。【经典题例】1.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不正确的有()(双选)A.①为大气平流层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外部圈层写出右图中A、B、C、D代表的外部圈层的名称A、B、C、D、生物圈范围:8高中地理复习资料二.地质循环规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3、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其作用是重熔再生。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经典题例】2.右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经典题例】3.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

4、”,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中,①~④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A.①—重熔再生作用B.②—外力作用C.③—变质作用D.④—冷却凝固作用(2)图1中的地质作用与图2中甲、乙、丙、丁四处岩石的形成,相对应的是(双选)A.①—丁处B.②—丙处C.③—乙处D.④—甲处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划分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

5、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而言,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8高中地理复习资料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实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消亡边界【经典题例】4.[2012·上海卷]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1)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

6、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四.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判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间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谷向斜下弯中间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成谷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下沉【经典题例】5.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

7、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五.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8、8高中地理复习资料蚀作用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