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doc

构成物质的微粒.doc

ID:61906325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07

构成物质的微粒.doc_第1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doc_第2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构成物质的微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2构成物质的微粒》说课稿孙红祥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P39的内容,属于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中的第一节《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部分内容。本课内容隶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主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分子、原子、原子团”,目的是让学生开始从原子、分子层次认识物质构成及其变化,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量”和“质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

2、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九(2)班共29名学生,目前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在老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参与课堂学习。九年级学生虽然在六年级科学学科中已经学过“粒子模型”知识,但是,什么是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等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从生活中的宏观事物入手,逐步走进微观世界,并唤醒学生对粒子知识的再认识。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A、知道“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掌握微粒(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并会解释现象;B、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运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实验增强科学探究第3页共3页意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四、教学的重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会用微粒性质解释生活中现象.“粒子知识”在六年级科学学科中已经学过,但诸多原因导

4、致初三学生遗忘较多,因此及时唤起他们的回忆也会使得本节课“事半功倍”,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就是为了唤起学生回忆起微粒的基本性质,本节课再借助于一些实验帮助学生“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学以致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助推知识的升华。(2)难点:初步理解分子原子概念以及物质与分子原子的关系,并会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分子、原子这些抽象的微观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本节课我设想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图像动画和演示实验,为学生建立微观概念服务,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

5、现信息所蕴含的知识价值,通过推理形成相关概念。先认识“微粒的性质”,并以此设疑引出“分子的概念”;再借助于水电解的微观模型引出“原子的概念”。最后以图表形式区别分子原子的异同,并再次认识“物质与微粒的构成关系”,形成网络结构。五、教学过程引入:本节课开篇以201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中微子振荡”为情境引入,激起学生兴趣,阐述微观研究的重要性,引入新课。新课:粒子的性质在六年级科学学科中已经学过。课堂中,以从微观角度解释日常现象复习巩固粒子性质。本环节采用文字描述和实验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物质的宏观变化现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和理解,把宏观的

6、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较好地联系起来,然后,提问“除了中微子,你知道哪些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呢?”并通过简述化学发展史来引出分子和原子这两种粒子的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非常抽象,故本设计由“二氧化碳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吗?”引发学生们的猜测,经讨论后引出分子的概念,并讲解分子概念的含义。第3页共3页这样设计期望能引导学生由熟悉宏观推理微观,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水电解过程引出原子的概念。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讲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并梳理物质与微粒间的构成关系。总结:以构成物质微粒的前沿科技信息作为拓展信息结束

7、本课,一是为了前后呼应,二是为了教育学生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的问题,逐步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作业设计:考虑本课作为微观世界第一课,不同层次学生存在不同难度,故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大可能保持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说课,希望各位专家指正,谢谢!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