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ID:61904123

大小:451.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3-2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儒家思想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二)早期儒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2、间”2.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主要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家墨家法家老子庄子“无为”唯心论朴素的辩证法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认识论商鞅韩非子逻辑学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政治变革;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老子庄子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墨子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韩非子材料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3、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二)早期儒学1.孔子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逐步改良保守性民本思想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孔子(前551-前479)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府杏坛杏坛是为经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

4、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孟子3.荀子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哲学:“天行

5、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荀子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统),而法度可

6、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请回答(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心态?简析他产生这种心态的思想根源。二西汉儒学主流地位的形成(1)“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往往边境不宁,王国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中央集权。汉武

7、帝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提出了上述观点。(2)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的暴政。董仲舒继承了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了法家中央集权学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孔子要求恢复周礼和“仁”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儒家思想本身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其理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根本原因);汉武帝大力提倡儒学,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与教育、考试、选官结合起来。因此汉代儒学儒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合作探究二代

8、表人物主张朱熹(宋)“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