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65024
大小:17.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5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作者:未知【摘要】数形结合分为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种情况,渗透于小学数学概念、算术算法、问题解决、图形理解等教学之中。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对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拓宽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数形结合;小数教学;渗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从而获得数学的活动经验。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2、。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借助各种实物来理解数量关系;中年级则需要借助图形来理清问题的数量关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形联结千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借助形的直观形象来理解数的抽象,借助数的抽象来提升形的内在逻辑,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理清关系,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一、数形结合的内涵数学是研究空间图形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形结合作为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以“形”助“数”,利用图形的关系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数”是抽象的
3、,“形”是直观的,它们之间有一种相互照应的联系。在小学一、二年级,为了让学生树立数的观念,理解数的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教师通常会利用教具演示进行认知学习。到了五、六年级,有些问题的关系难以理清,教师应使每一个数量对应起各自的图形,利用图形来进行解答。例如在解决形成问题时,就经常利用画线段比例图来帮助理解,把时间、路程用具象的比例关系体现在图上,使学生最终通过线段图分析、推断出问题解决方案。(二)以“数”解“形”,以数字的精准性阐明图形的某种特性有些比较复杂难解的图形,就需要运用代数进行计算,虽然形比较具体形象,可也要因情况
4、而定。例如,针对以下几种三角形数,就需要把图像转化为数来进行分析、分类。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所以,利用“数”与“形”相互转化,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研究数量关系时,就会按照点或者沙子的形状对数量进行分类,将数和沙子或者在平面上的点相互联系,从而相互转化得出数的性质。这是“数”和“形”早期结合的展现。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也提到运用线段代替数来计算图形的面积,这种思想
5、对后来研究代数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总而言之,在数学范围内的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其相互转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数形结合是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联系,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直观化,巧妙地化解了问题中的疑难点,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数形结合在具体教学中的渗透如今,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越发灵活化,教学重点也不再只是知识,而是技能或者说是思维方式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渗透,帮助学生在应对不同题型时都可以更加灵活、发散地思考。(一)在教学抽象数学概念时的渗透由于概念具有理论性
6、和抽象性,小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因此在概念的学习中加入数形结合的应用,将数化为图形会大大提升他们的理解程度。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章节“负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先从学生比较易懂的生活常识引入知识点,通过温度计来让学生学习负数,同时对比学习正数和0的知识点。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后进而再学习用数轴表示数,进一步深化对负数的学习。例如:这种例题把数轴应用到了对正负数、0的学习中,还能让学生学习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只有文字性叙述的题目打下了基础,使学生能够养成画图解题的好习惯,这种直观具体的解题方法更适合小学
7、阶段的学生。(二)在教学算术算法时的渗透算术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不管在什么类型的题目中,都需要算术的参与。灵活地让学生理解各种运算法则的原理显得极其重要。所以在算术算法的教學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会使教学变得直接、生动,也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题目:李大妈在菜市场买了三捆大葱,每捆20根。算一算她一共买了多少根葱?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同桌讨论怎么归类后摆一摆,然后再汇总回答。教师亲自示范画法:由此总结出三种理解和解答思路:①20×3=20+20+20=60②
8、2个十乘3得到6个十,6个十是60③2×3=620×3=60在学习运算规律时,要让学生学会画图分解,真正理解运算律的实际意义,从而理清思路。这样在面对接下来不只是整十整百的乘法运算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在做混合运算应用题时也能很快地理解题目,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合理的算式。(三)在教学问题解决时的渗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