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

ID:6186149

大小:1.31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8-01-06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_第1页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_第2页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_第3页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_第4页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书院井田勘察设计毕业论文1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交通古书院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煤田的东南缘,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2°48′34″~112°52′56″,北纬35°30′33″~35°34′15″,行政隶属晋城市管辖。位于晋城市城北。该井田西受白马寺断层控制,北与凤凰山、王台铺井田相接,西南为北岩井田,东西长6.2km,南北宽3.9km,面积24.18km2。井田东部有太原-焦作铁路经过。本矿专运线5公里与晋城北站接轨,向南于月山,新乡分别与焦枝,京广线相通。207国道和与之平行的晋(城)-长(治)高速公路从井田

2、西部经过,晋(城)-阳(城)、晋(城)-焦(作)、长(治)-邯(郸)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省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甚为方便(见图1-1)。102图1-11.1.2地形、地势及地震情况井田内地形以构造剥蚀中低山为主。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方山海拔1021354.8m,一般标高在900~1000m之间。由方山向东南经向马寺山、大岭头一线为地表分水岭,其东北部为北石店盆地,西南部为钟家庄盆地,地表北部一般为基岩出露,南部为黄土覆盖,地貌属低山丘陵。晋城市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迳流的地表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流量较大,西南部大气降水经晋城西河、古书

3、院河、晋城东河流入钟家庄盆地,经白水河流经孔庄注入丹河,东北部大气降水汇入刘家川河、司徒河向东于背荫汇流经水东注入丹河。历年地震资料及文献记载,晋城地区未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外围强震的波及曾对本区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据山西省地震局1978年省震字第29号文《关于颁发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及说明》的通知,将本区划为六度地震烈度(器物倾倒,房屋有轻微破坏)区。1.1.3气候条件本区属太行山西侧山间盆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日照充足。秋季多西北风,春夏季多东南风。年最小降雨量296mm,最大降雨量1010mm,平均686.

4、10mm。降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蒸发量一般为降雨量的2~3倍。气温一般较高,日最高温度达38.6℃,最低气温-22.8℃,平均气温达11℃。无霜期较长,全年约180天。冻结期为11月至次年2月,最大冻土深度一般为43cm,最大积雪厚度为21cm。风力不大,一般3~4级,最大6级。1.1.4矿区经济状况整个晋城矿区跨越晋城市和阳城、沁水两县,面积为6795km2。1985年底统计资料人口为1184000人。本区处于太行山西坡,土质比较肥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和高梁,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较快,亩产水平逐年提高。工业主要有冶炼、化肥、

5、水泥、发电、农机、副食品加工及手工业等。尤其近几年地方小煤矿发展较快,1985年资料统计小煤矿民发展到468处,原煤产量达到970.1万t。1.1.5矿区供水情况古书院矿现有自备水源井6眼,分别是下平房水源井(3号)、水塔水源井(14号)、西风井水源井(15号)、南风井水源井(26号)、34号家属楼南水源井(28号)、32号家属楼东水源井(1号)。6个水源井全部采用深井潜水泵吸取中奥陶统深层水作为永久水源,日均取水量约为8000m2,年提水量约为292万m2。102古矿现供水情况地面由1号、3号、14号、28号水源井供给,井下用水由15号、26号水源

6、井供给,并于2001年对该矿地面和井下用水进行了互联网。当地面和井下任何一方用水出现紧张时,可由另一方进行补充,从而缓解了用水紧张的状况。根据晋城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结果报告单,除西风井总硬度、硫酸根稍高以外,其余测定项目全部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标准。各水井情况详见表1-1。表1-1古书院矿水源井情况一览表编号水源井位置涌水量m3/h近期取水量(m3/h)成井时静水位(m)近期静水位(m)水位升降(±m)3下平房90110121.78167.3444.5614水塔60110152.50181.3028.8015西风井6260213.8

7、0238.3024.5026南风井7460276.55297.6021.0528东34号楼南8080168.26178.4110.15132号楼东6060129.00137.048.04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构造古书院井田内地层受新华夏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与构造相一致,倾向北西西,倾角2-10度,靠近构造线附近地层倾角最大可达30多度,甚至70多度。西部受白马寺逆断层影响而形成自西向东的几个连续的向、背斜,东部以短轴褶曲为主。现将井田内主要构造分述如下:一、褶曲1、二仙掌向斜:位于白马寺逆断层东侧,轴向NE12°~22°,南起晋普山井田,

8、经北岩井田,进入该区,向北伸入凤凰山井田,全长20000m。西翼陡而狭,倾角5°~26°,东翼平缓,倾角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