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43213
大小:68.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4
《质疑在语文课堂生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质疑在语文课堂生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释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于一问。”可见,“疑”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疑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生疑、质疑。1.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
2、疑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大多不敢提出疑问。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有疑而不敢问的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当学生鼓足勇气提出问题时,哪怕是极其幼稚的,教师也应热情地赞扬他战胜自我的勇气。假如教师用欣喜的语气评价:“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真有水平,不错!”或“这位同学思维敏捷,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一问题,真棒!”学生得到肯定,心情自然愉悦。其他同学感受到老师对这一同学的赞赏,感受到老师热情的鼓励,心理自然没有负担,自然也就跃跃欲试。这样,他们就敢踊跃地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了。2.指点质疑技巧,
3、使学生善于质疑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质疑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部分学生质疑时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甚至有些质疑是在钻牛角尖。因此,我们就必须指点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技巧,给学生一双会“疑”的“慧眼”,使学生善于质疑。第一,从文章标题处质疑。标题一般都是文章主旨性内容的高度浓缩,概括、凝练,或暗示主题,或点明对象,或渲染气氛,或交代背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针对标题质疑,也就抓住了阅读的关键。第二,从关键语句处质疑。要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就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质疑。如一些推动情节的句子、
4、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主旨句等都是可质疑的关键语句。如《孔乙己》中介绍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就是关键语句,抓住这一句子质疑、释疑,也就了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社会地位,从而找到分析这个人物的钥匙。第三,从文章前后“矛盾”处质疑。有些课文的语句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是作者匠心独具,大多蕴含深意。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感觉“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破解其弦外之音,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如《孔乙己》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相
5、矛盾的,学习时就可这样质疑:“作者将‘大约’和‘的确’两词并用,有何用意?”如果联系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其遭遇,可能还会生出另一些疑问来,如: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大约”“的确”死了的依据各是什么?这样,抓住这一“矛盾”处质疑,就能加深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理解。第四,从文章多次反复处进行质疑。作者使用一些手法是为了加强一定的表达效果,多次反复处正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而有意为之,需要仔细品味。比如《安塞腰鼓》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一句,“容不得”一词的反复出现,正是为了突显安塞腰鼓所展现出来的生命
6、中奔腾的力量――气势磅礴,如山崩地裂压顶而来,使天地万物变得渺小。引导学生质疑理解这一反复处,有助于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二教师要大力发展学生的释疑能力“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知,引导学生质疑只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们既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要大力发展学生的释疑能力。1.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既不可置之不理,更不可包办代理。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妨先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他们尝试自行解决或运用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2.引导学生协作攻关,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将学生
7、难以理解的问题搜集起来,择取几个具有讨论价值的重点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这样,在小组合作探究时,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交流和相互启发,甚至辩论,从多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倡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释疑中,教师不要统一为一个答案,而要敢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要鼓励、提倡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获取独到的解。例如,《曹》中庄公的形象,有人庄公是一鄙陋的昏君,有个学生此生疑,于是,我因利,一“庄公真的‘鄙’?”的会,引学生
8、合代背景分析庄公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堂上,同学所欲言,有的同学:“庄公作国君,不能接平民曹,而且能地与之探前的政治准,在当的封建制社会是能可的,正明他的开明。”有的同学:“在勺之中,庄公能听从曹的指,甘心充当‘配角’,后又事求是,不遮掩自己的不足,能不耻下,些都明庄公具有明君的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