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

ID:61834186

大小:7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23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_第1页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_第2页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_第3页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_第4页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有:(1)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2)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3)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4)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机制;(5)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英国弗里曼(ChristopherFreeman,1921—)列举了创新型企业的十大特征:(1)企业内部研究与开发能力相当强;(2)从事基础研究或相近的研

2、究;(3)利用专利保护自己,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价;(4)企业规模足够大,能长期高额资助R&D(研究与开发);(5)研制周期比竞争对手短;(6)愿意冒风险;(7)较早且富于想象地确定一个潜在市场;(8)关注潜在市场,努力培养、帮助用户;(9)有着高效的协调研究与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家精神;(10)与客户和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关键。[1]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可以看作是创新型企业:(1)有自主品牌,不是代工企业;(2)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研发人数在30人以上;(

3、3)有较大的营业规模,年营业收入在8000万元以上;(4)有较好的成长性,年收入增长率在20%以上;(5)有创新性,不是纯模仿企业;(6)有较好的市场地位,在行业或细分市场上居于前5位;(7)主要通过内生方式实现增长,而不是依赖并购方式实现增长。符合上述3个以上特征的企业,我们可以看成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高科技行业、消费品行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国家最有活力的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成为政府重点扶植的对象。创新型企业也是风险投资机构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根据国内外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启示,根据系统组织规律,作为企业

4、创新机制的运行系统,从结构上,至少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即六个要素: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创新的本体,是人才;创新的空间定向,靠决策;创新的生存条件,靠保障;创新的时间延续,靠激励;创新的高度,靠信息优化;创新的深度,靠系列渗透。 人才、决策、保障、激励、信息、技术,六大要素之间,还有一种瓶颈制约的关系,即当某一要素的创新,成为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影响和制约其它要素创新时,其瓶颈作用就突出了,成为需要重点创新的要素。既然目标是构建企业创新的机制,真正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从创立到发展,首要的是人才。因此,首先要抓住“人才”的创新。要抓紧通过政

5、策乃至法定手段,确立企业各级人才的竞争聘用。 创新型企业颁奖 一是要根据总体的科学设计,坚定、积极、逐步地对企业领导实行比例淘汰制和公开招标制。二是每年对企业领导至少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创新性定量化考核,按5%—10%的比例进行末类淘汰。三是新增、空缺的企业领导岗位,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竞聘,不分官员、平民,不分部门界限,所有合法合规公民,都可以一试身手。四是严格任期限制。由此,推举、重用创新人才,防止假公济私、黑箱操作和任人唯亲。 总之,要害在于确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上岗有竞争,到岗有压力,下岗有“机遇”。由此,不断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意

6、识,又不断培训开发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在活水奔涌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迸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个是“决策性”的要素。这里的要害是抓紧用政策乃至法定手段,确定科学的民主的决策程序,必须有效防止专横独断决策、盲目冲动决策、反复无常决策。同时,确立适合创新的管理制度、力促官本位向科学本位转变。依照法律法规,抓紧选拔和配置真正懂行、真正理解创新的人才,加大创新力量参与决策的力度,充实、优化决策班子,切实抓紧决策系统的高效改革。 第三个是“保障性”要素。这个要素复杂性在于:资金保障、工作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互动因子,主要应由企业单位来解决。但是,有效保护创新性成果、合法性

7、专利,则必须靠法律法规、由主管部门来真正落实。否则,必将形成破坏性的社会化的恶性循环。多年来,市场上大量的“伪劣假冒”,就是最充分的反证。 第四个是“激励性”的要素。其中的关键:一是遵循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等原则,实行相对的高额年薪制;同时不限资历,不限职务,实行创新人员按成果收益、利润分成;二是将创新人员科研开发、成果收益,按比例量化配有股份;每年按股分红;合法退职时,按当时市值兑现。由此,合理拉开差距,向创新贡献者倾斜。通过股权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使员工真正和企业共兴衰,与技术的创新共存亡。三是创新奖励制度,在对象上,根据创新成果的不同质量、

8、不同数量,分清主次,重奖骨干,兼顾一般;在内容上,重奖产业权益,兼顾津贴待遇。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